性压抑是变态之母( 二 )


关于阉割焦虑,弗洛伊德如此解释:女性认为自己是被阉割了的男性,其生来就具有一种对男性生殖器不可抗拒的迷恋的感情 。他的心理分析中指出,少年时期父爱的缺失是成人后精神分裂产生的原因,恋父情结的扭曲是对人性的阉割⑥ 。
在艾丽卡的字典里,父爱是一个稀有而珍贵的东西,她从未触及也从未品尝过 。父亲死于精神病院也暗示了艾丽卡在人格上不仅缺失父爱,而且扭曲、误解了父爱 。的确,人性的残缺也造成艾丽卡性格的诸多病态,如若无其事地观看自助色情录像,阴冷的用刮胡刀割身体的下处,偷窥别人在车里交欢 。在这样潜在的侵犯性行为中,艾丽卡达到自我畸形性意识的满足与陶醉,这些都是在肉体的自虐与偷窥的刺激下玩味痛楚的快感 。
女主角的生活给了我们明确的启示:在一个父爱缺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教师长期压抑了自己对父爱或者男性的渴望或者欲望,或者说压抑了被阉割了的自己对男性性器官的迷恋的情感;并且由于母性的权威使其很少有与男性接触的机会,最终导致其对男性的态度表现为双重性:渴望(或者说对性的追求)与憎恨(或者说对其对性的渴望的心里状态的罪恶感) 。
【性压抑是变态之母】又或许如阿德勒所言,女人生来就是自卑的动物,她们防备男人、又依赖男人,那是源自人类心灵深处的双重自卑⑦ 。
三、强迫性神经官能症与分离焦虑——追求完美与害怕分离
影片中的母亲是个可圈可点的人物,首先便是她所患有的强迫性神经官能症:一种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的神经症⑧ 。一切都力求完美,为了将女儿塑造成一个“完美”的钢琴家,一切都应按照她既定的轨道去运行生活,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就会走向万劫不复 。她生活的所有内容就是毫无道理的监控自己女儿,盘问她所有的行踪,不允许流行与色彩鲜艳的衣服,甚至耻笑女儿与其他男人的正常交往,这是一个扭曲变形的母女关系,这种残暴的管教方式无疑在艾丽卡病态的精神世界的形成中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
这种宣扬是爱子女的畸形管教之爱在现实中其实并不少见 。父母们总是为自己儿女担忧,并且永远能发现儿女的“成长问题”并为之深深焦虑 。其实,他们是置换了焦虑的内容,就是说,他们真正焦虑的并不是儿女的成长,而是与儿女分离 。他们自己缺乏独立,所以需要那种无时无刻的关爱另一个人的感觉 。这种黏在一起的感觉消除了孤独,也消除了我们生命中经常要遇到的无意义感,即空虚 。
片中的母亲伴侣本身罹患有精神疾病并且逝世多年,女儿成为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生怕女儿会与自己分离,于是选择了一种变态的、密不透风的关爱方式 。从影片中看,艾丽卡所需要的并不是妈妈“密不透风的关爱”,相反的,这其实是妈妈的需要,她渴望与女儿黏在一起,相依为命 。当自己的女儿越来越大、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渴望自己为自己做主时,这位妈妈就感到了极大的分离焦虑 。所以她禁止女儿穿的花哨,禁止女儿和男人接触,当女儿和男人有交往时她会讥讽辱骂自己的女儿,指望通过令女儿自卑来牢牢的把她拴在自己身边,这样她就感觉不到分离了 。
如果连到一起真的能对儿女成长有帮助,那么这种控制方式也算可以接受的 。但影片中已经清楚的表明效果恰恰相反 。那些无时无刻都在为儿女“的成长问题”而焦虑的父母,那些时刻都将儿女牢牢的绑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大后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人格必定无法获得独立 。
四、结语
在精神分析的视角下,这是一部强劲的俄狄浦斯式电影,力比多的情欲释放由内而外 。阉割焦虑和分离焦虑同台竞技,理智与欲望纠缠到底 。电影的最后,艾丽卡还是以自残的方式来证明她作为女性的脆弱,展现生活的极至是超越美丑 。说不清他和她以及她的母亲是美,是丑,我只知道他们都残缺,渴望爱又不知爱为何物,绝望而真实 。甚至于观影者本身,多多少少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些许自我的投射 。
参考文献
[1] 杨德煜;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复仇主题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华;阅读俄狄浦斯情结[D];四川大学;2005年.
[3] 陈达;恋母情结——以弗洛伊德的观点解读哈姆雷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杨倩;发展中的精神分析学——从荣格、霍妮到拉康[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