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种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怎么样?

【人工种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怎么样?】
1978年Murashige提出人工种子 。
人工种子又称人造种子 , 是细胞工程中最年轻的一项新兴技术 。最初是由英国科学家于1978年提出的 。他认为利用体细胞胚发生的特征 , 把它包埋在胶囊中 , 可以形成具有种子的性能并直接在田间播种 。
这一设想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1986年Redenbaugh等成功地利用藻酸钠包埋单个体细胞胚 , 生产人工种子 。
胡萝卜、棉花、玉米、甘蓝、莴苣、苜蓿等人工种子制作获得成功 。
已有许多国家的植物基因公司和大学实验室从事这方面研究 。
欧共体将人工种子的研制列人“尤里卡”计划 , 我国也于1987年将其列入国家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计划)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 人工种子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种新型的、像一粒粒小胶丸样的人造种子 , 正在雄心勃勃地带领着古老的种植业迈向新时代 。
它为解决日益因难的粮食问题带来了新曙光 。现代遗传学研究证明 ,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每一个细胞都有可能生成一株完整的植株 。1958年 , 美国科学家斯蒂伍德 , 将一棵胡萝卜根须上的细胞取下 , 经人工培养成了完整的胡萝卜植株并开花结果 , 这种方法是在玻璃试管中完成的 , 从此开创了“试管苗”的先河 。
但是 , 这种试管苗的培育环境是无菌而且要求营养丰富 , 把试管苗移种大田 , 条件的变化使其成活率非常低 。人造种子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人造种子制作过程是先把植物幼苗的嫩茎切成极小的碎片 , 这些碎片叫胚状体 , 根据生物工程原理 , 每一碎片 , 经处理后可长出根、茎、叶成为一株幼苗 。
胚状体很娇嫩 , 为了适应环境必须给它穿上“外衣” , 即给其包上一层如天然种子种皮一样的营养层和保护层 , 营养层是胚状体萌发及发育的营养物质 , 保护层是一种入土后能自行溶解的高分子材料 。人造种子可以保证种子发芽整齐划一 , 对管理和收获的机械化非常有利 。人造种子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用刺激细胞变异的方法 , 培养新品种或增强某种有用性获得高产优质的种子 。
人造种子还可加入天然种子没有的特殊成分 , 如加入固氮菌、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物质 。人造种子的使用可以节约大量的粮食 , 统计表明 , 我国每年种子的用量可达150亿公斤 , 几乎可供近1亿人一年的口粮 。而人造种子一株植物的嫩芽就可制出百万粒种子 , 可节约大量的粮食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