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晨辉夕照映乡愁——水阳记忆( 四 )


家乡|晨辉夕照映乡愁——水阳记忆
文章图片

河东岸上的龙溪塔有六面七层 , 是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 , 塔高二十二米 , 底面每面宽三米有余 。 每层每面均有砖券拱门 , 木质飞檐翘角 , 檐下叠涩和菱牙交替出跳 , 翘角下挂有铜质风铃 。 塔刹由覆钵承露盘、五重相轮、宝珠、旺链组成 。
整个宝塔簇拥在一片苍翠之中 , 四周低矮的平房掩映在绿色里 , 远望塔顶 , 高耸入云 。 一千多年来 , 风霜雨雪不曾撼动它 , 战乱兵燹也没有摧毁它 , 它就那么傲然挺立在水阳江边 , 看千帆竞发、潮涨潮涌 , 迎八方来宾、游子归乡 。 当夕阳西下 , 晚霞映照 , 龙溪塔熠熠生辉 , 美轮美奂 。 这古塔夕照的画面 , 早已经定格在了我对家乡的记忆里 。
想当年 , 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小伙伴们 , 每当遥望那高耸入云的宝刹 , 总是充满向往 。 我们曾相约 , 要游过河去 , 登上塔的最高层 , 去看两岸更远的风光 。
在一个炎炎的夏日 , 小伙伴们结伴扑向河里 , 向着对岸奋力游去 。 游到对岸 , 上到岸堤的上面 , 来到了龙溪塔的脚下 。
龙溪塔虽然斑驳破旧 , 但在我们的眼前 , 它是那样的高大、雄伟 。 抬头仰望 , 塔顶深绿色的宝刹被铁链锁住 , 仿佛随时都会挣脱锁链 , 飞向天空 。
当我们走进宝塔里面 , 站在青石板铺成的地坪上向塔顶望去 , 塔内的木质楼梯已经朽毁 , 登上宝塔最高处已经不可能了 , 至今想起还是满满的遗憾 。
除了未曾登临的遗憾至今难以释怀 , 从小到大 , 我对龙溪塔是何时何人所建的寻访 , 从未停止 。
家乡|晨辉夕照映乡愁——水阳记忆
文章图片

听老辈人说 , 三国孙吴的丁奉将军在这里围湖造田时 , 为了指挥的需要 , 建造了一个督工台 , 当年的这督工台就是现在的龙溪塔 。 又有说 , 我们这里在三国时 , 是“江南五湖”之一的金钱湖 , 周瑜曾在这里操练水师 , 龙溪塔是周瑜操练水师所建的瞭望台 。
多年前 , 我曾查阅有关方志史料 , 在清嘉庆年间修编的《宁国府志》里 , 找到了这样的记载:“龙溪古塔 , 城北八十里水阳东岸 , 吴赤乌二年建 。 ”这一记载和民间的传说 , 在年代上还是相吻合的 。
直到2010年8月 , 文物专家为了设计龙溪塔的维修方案 , 对龙溪塔进行了测绘 。 测绘时 , 在塔的地宫发现了铭刻有“重建水阳镇塔”的砖函 , 砖函记载的时间为宋开庆元年 。 2011年8月 , 在对龙溪塔进行全面维修时 , 又发现塔的第七层南面砖券拱门两侧 , 分别嵌砌了刻有铭文的塔砖 。 右边塔砖刻“明万历二十二年修造” , 左边塔砖刻“大清道光二十七年修造” 。 至此 , 虽然龙溪塔最早建于何时 , 尚未能考 , 但早在宋代 , 龙溪塔就经重建而保留至今 , 则是确凿无疑的 。 而且 , 宋代保留下来的宝塔 , 在全国尚属稀有 。 因此 , 无论龙溪塔自身的文物价值 , 还是龙溪塔对探究水阳古镇历史人文底蕴的重要作用 , 都无法估量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