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宝盖山巅筑石塔 外海航标留传奇( 三 )


“姑嫂信仰在台湾传播之时,被赋予保护航海平安的特殊功能,同时被作为庇佑乡民、消灾避祸的乡土保护神。”李国宏介绍,姑嫂信仰流传中出现的不同说法,恰恰印证了信仰在不同的区域必然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生联系,并由此出现不一样的传播渠道和信仰的再塑造,“但闽台姑嫂信仰的文化本质,便是‘唐山过台湾’的历史见证”。
护遗者说
古塔修复人黄世春——
攻读考古专业 一生奔走保护文物
“五千来年,老祖宗留下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和智慧,对其发掘、继承、保护、发扬光大是刻不容缓大事。”86岁高龄的黄世春向采访人员回忆起他与文物保护的故事。或许骨子里的爱专研、爱挑战,原本对文物一窍不通的他边工作边到厦大攻读考古专业,由此开启保护泉州文物的旅程。
为保护文物攻读考古专业
出生于1935年的黄世春是晋江安海人,曾任晋江市博物馆馆长。前几年,他写了一本书《砥砺》,书中记有他忙碌四五十年把青春年华献给考古文化传承的事迹。
1956年黄世春入伍参军,因有文化会写字,在部队他做着宣传通讯摄影工作。1972年退役后回到安海的医药公司上班,六个月后被调往当时的晋江县文化馆做摄影工作,想不到很快在文化馆开启了与文物的不解情缘。
“文化馆的房屋坏掉漏水,工人维修时将有价值的物件从屋顶扔下,厝边的人见到大声喝止。其实那时文化馆没有专人管文物,也没有人懂文物,我就被调去负责文物管理工作。”黄世春说,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为了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他边工作边攻读厦门大学考古专业,两年后结业投入博物馆组建工作。至此,他走上了考古发掘、考证和古建筑设计施工的道路。
由于对文物情有独钟,黄世春在短短几年里跑遍晋江,搜集文物4000多件,为晋江博物馆建馆奠定了基础。
量身制定用“土”办法修塔
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万寿塔,矗立于泉州湾海岸宝盖山山巅,后世多有修缮。黄世春说,虽然有修缮,但塔身条石移位,塔身多处裂痕,有裂痕二三十厘米。万寿塔的破损,引起国内外专家重视。上世纪八十年代,省文物主管部门拨款维修。万寿塔处于山巅,交通不便,也没什么先进设备。接下万寿塔修复工程的黄世春,带着七八个人上山,没路就修便道,没水就在山上找水源。
“我要设计修复方案,也要跟工人一起扛石头,虽然过程艰苦,但是最后我们成功了。”黄世春说,针对万寿塔的破损情况,每个修复步骤都是量身定制的。经过细致测量,研究多种方案后,最后决定采取对移位条石进行压力移正,即钢筋粗牙推压、硬木垫打迫进,使离位的条石慢慢复位,对断裂、破损的拱石、条石、檐石进行抽插复原处理,对塔墙内空洞进行稀浆喷灌处理,增设避雷针设施。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