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处暑热不热 处暑以后天气有什么变化

2023年处暑热不热
处暑部分地区还会热 。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 。
处暑以后天气有什么变化?
1、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 。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
2、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
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
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 。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
3、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 。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
【2023年处暑热不热 处暑以后天气有什么变化】 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
处暑养生之道:
注重润燥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代表天气由热到冷交替的转折点 。处暑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 。所以不妨多食粥、银耳、秋梨等润燥食物 。
蔬果为先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这个时候蔬果丰盛,新鲜的蔬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让人体内疲劳产生的代谢物尽快排除 。
除了梨,这时的苹果、西红柿、桔子、甘蔗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还要多吃含钾的食品,如干果、豆类、海产品等,帮助维持细胞水分,增强其活性 。
护好肚脐
肚脐是身体表皮最薄的部位,皮下没有脂肪组织,却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 。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
去燥热
在民间,是十分流行吃鸭子的,特别是老鸭,它味甘性凉,属胃肺经,对驱燥热特别有帮助 。
南方人在处暑节气最爱冬瓜薏米蜜枣老鸭汤,南方湿气重,在饮食上他们非常注重祛湿 。萝卜性凉,败火清热,配上老鸭,这碗汤就成了处暑的去燥利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