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园|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乡村看小康·农业高质高效】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张士英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冬
盛夏时节 , 走进黑龙江佳木斯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 , 登上39米高的观景亭 , 满眼绿色 。 远处 , 稻田为布 , 稻秧为笔 , 一幅幅生动的稻田画让人惊叹现代大农业的神奇与壮美 。
在这里 , 不仅能观美景 , 还能体验农耕文化 , 参加小猪赛跑、萌羊宝贝等娱乐活动 。 传统农业不但被赋予了文化范 , 还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2020年 , 水稻公园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 。
从地头到餐桌 , 安全新鲜尽收眼底;“乡村游”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互联网+农业”让更多“佳字号”农产品走向全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 , 着力夯基础、优结构、强科技、促改革、拓渠道 ,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
老农人用上科技新农具
在富锦市长安镇永胜村的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里 , 东北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春在这个时间是最为轻松的 。 打开手机 , 刘春手指不断滑动着页面 , 一条条来自预警发布中心的信息在微信群、QQ群、短信里都可以找到 。 “农活都可以交给科技 。 ”刘春说 。
“以前种地都是顶着星星出门 , 带着干粮到地里一干就是一天 , 农机都是土家伙 , 不出活……”传统方式种地的辛苦和低效让刘春意识到 , 只有依靠科技走规模化经营才能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
2013年 , 刘春带领当地农民成立了富锦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 流转10858亩土地 , 统一种植、实行集约化生产、品牌化营销 。 刘春介绍:“我们现在采取‘生产+加工+科技’运营模式 , 2020年 , 合作社增收190万元 , 农民亩均增收175元 , 带动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20万亩 。 ”
高科技咋就让刘春这么服气?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站站长张羽道出了答案:“这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寒地水稻生态系统野外气象站 , 同时连接全市70个农情测报点、34个‘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 , 对全市农情实时掌握 , 农业全过程管理措施、操作标准、气象信息会及时发布给农户 , 农民不抓瞎 。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示范区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 , 实现水稻生产全程可追溯 。 除此之外 , 示范区应用土地整理技术 , 使耕地面积增加了2%;采用侧深施肥 , 鸭稻、蟹稻、鱼稻共生共养等减肥增效技术 ,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1.6个百分点 , 化肥减量13% , 除草剂减量11%;应用水稻节水技术 , 每亩用水量由原来的900立方米降至460立方米 。 “运用新技术让黑土地‘吃’得有营养 , 产量自然再提升 。 ”张羽形象地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