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绝美!岩溶地貌的“沧海遗珠”!汉中天坑群是这样形成的 →( 二 )


地形特征塑造水文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
米仓山—巴山地区是陕西省最主要的岩溶分布区 。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震旦纪至三叠纪碳酸盐岩中 , 含水层岩性为各种灰岩、白云岩夹碎屑岩 。 断裂构造对岩溶水的赋存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 在镇巴地区 , 泉、地下河大都沿断裂带发育 , 其断裂交汇部位富水性更佳;褶皱 , 尤其是复向斜构造 , 对岩溶水的赋存起着极为显著的控制作用 , 在向斜轴部及翘起端岩层底部发育张裂隙 , 其下往往又有志留纪页岩作为良好的隔水垫层 , 从而形成良好的储水构造 。
天坑|绝美!岩溶地貌的“沧海遗珠”!汉中天坑群是这样形成的 →
文章图片

天生桥天坑底部水流
地下水类型
汉中天坑群位于碳酸盐岩中山区 , 受区内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控制 , 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 按地下水含水介质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3种类型 。
地下水化学特征
米仓山地切割强烈 , 地下径流从分水岭向河谷方向运移 , 多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于河谷 。 又因山势陡峻 , 水力坡度大 , 从而出现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形势 , 使得地下水径流途径较短 , 交替循环迅速 , 矿化作用微弱 。
天坑|绝美!岩溶地貌的“沧海遗珠”!汉中天坑群是这样形成的 →
文章图片

镇巴青水镇大龙洞
古地理境的精雕细琢
汉中天坑群是典型的岩溶地貌 , 其形成在古地理时代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的构造地质演化过程 。
晚古生代二叠纪—三叠纪陆表海沉积阶段
天坑群岩溶地貌发育地区在经历了加里东运动旋回的末期后 , 一直处于隆升剥蚀阶段 。 主要体现在志留纪早—中期沉积后 , 缺失了晚志留世、顶志留世及以上的泥盆纪、石炭纪等沉积地层 , 直至华力西运动旋回快结束时 , 扬子陆块北缘才被扬子海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海侵 , 形成米仓山陆表海 , 并接受了二叠纪早期后段至三叠纪早—中期的地层沉积 。 根据二叠纪、三叠纪地层沉积的岩性、地层结构、沉积构造、生物活动等特征 , 认为该时期的沉积环境属浅海相碳酸盐台地 , 沉积物质主要为碳酸盐岩 ,为汉中天坑群岩溶地貌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
印支期末—燕山期地壳的频动升降阶段
中三叠世以后 , 米仓山地区和扬子陆块北缘大范围海水退出 , 由海相环境逐渐过渡到内陆湖泊相环境 , 并沉积了一套滨湖相的早三叠世及侏罗纪等碎屑岩 。 米仓山一带大概从中三叠世受喜神坝杂岩、碑坝杂岩和汉南杂岩抬升影响而开始露出海面 , 处于剥蚀状态 。 因而 , 南郑小南海、宁强禅家岩之间广泛缺失了中三叠世及以上沉积 。 这一构造演化为天坑群岩溶地貌发育地区以后地表水下渗至下部碳酸盐岩层位的距离 大大缩短 , 使地表岩溶发育达到最大化程度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