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古徽州的背影

清溪是一头牛犊 , 紧贴河床 , “哗”地从高田山脚下绿荫深处闯出 。 古桥拧成一个结 , 河溪到了旸坑村头 , 犹豫着 , 要不要钻过去 , 一下被桥孔套住 。 溪水一闪 , 转个身 , 哧溜从桥的腋下逃逸 。 更多的古石桥 , 张开弯月形的洞口 , 牢牢瞄准溪水 。 垂下的藤蔓是缰绳 , 勒住了牛犊的跳跃 。 溪流平缓安静下来 , 以绵软的姿态匍匐在同样被驯服的石头边 。 村头、村中和村尾 , 三座千年石桥 , 一起将小溪牵引到村中 , 遂成水街 。
旸坑 ,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大山深处一个古老的小村庄 。 群山连绵 , 山坳里有几十户人家 , 目之所及 , 房前屋后 , 满村皆青石 , 大大小小 , 蔓延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 房基的青石板 , 一页页叠垒而成 。 石阶一层层铺成诗行 。 断垣残壁处 , 地基轮廓清晰 , 青石是肥壮的种子深埋地下 。
这里石头虽多 , 却没有一块是多余的 。 每一块石头都被石匠精心打磨过 , 安放在恰到好处的位置 。 沿河两岸护坡 , 密密麻麻的石头竖起的墙 , 宛若临水而开的莲花 , 一朵朵 , 自村头延伸到村尾 。 水鸟飞过 , 丢下一串歌声 , 河溪跟着唱了起来 , 清脆似牛铃 。 横穿村庄的溪流 , 是一条贯穿全村的水街 , 东来西去 , 三座古桥连通南北 。 两岸人家鸡犬之声相闻 , 人们隔河相互问候 。 沿河水街铺清一色规整的青石板 。 河边石头上凿出的孔洞 , 依稀留存着护栏的榫口 , 诉说当年凭栏人的故事 。
紧挨村庄的菜园与田畴 , 依山而耕 , 一丘丘 , 亦由石块堆砌而成 。 普通的石头 , 被旸坑人塑造成了艺术品 。 小村庄的历史从南唐末年开始 , 史载该村共出举人10人、武科举人3人、进士7人 。 自宋至清末 , 学舍书屋就有20余处 。 全村曾有石牌坊7座、大小宗祠13座、石拱桥5座 , 已湮没于岁月中 。
河水、木杵、石板和衣物 , 冰冷 , 坚硬 , 在女子温热柔软的手中被捏成一串串“噼里啪啦”的歌声 。 伸向河里的石阶 , 斜逸着将女子的双脚送上岸 。 竹篮里的水 , 一滴滴往下挂 , 水滴随着女子 , 走进悠长巷弄 。 一抹明亮的阳光 , 穿过窄窄的两堵旧墙 , 驱散阴暗与潮湿 。 苔藓含蓄地绿着 , 青石板的缝隙钻出狗尾巴草 , 生命的气息无处不在 。 这里曾有深宅大院 , 高高马头墙上挂着一轮弯月 。 如今 , 唯有平铺的光洁青石板保存着古色古香的原样 , 新式徽派农房拔地而起 。 溪水出村 , 过王源桥 , 一步一回首 。 王源桥桥面青石平坦 , 此处是古人用以祭拜、祈福、求雨等活动的场所 。
【溪水|古徽州的背影】旸坑不是坑 , 是一条大山深处的街 , 是古徽州远去的背影 。 夕阳如金 , 溪水长流去……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