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尔黑德|摇滚迷心中“不可抵达的伤心之城”( 三 )


一语成谶 。 穆尔黑德真的成了霍利永远也到不了的地方 。 在冬日凌晨的寒风与浓雾中 , 飞机跌跌撞撞起飞 , 刚爬升未几 , 便轰然坠入一片玉米地里 。 飞机被摔得面目全非 , 而飞机上的四位乘客则无一幸免 。 那个红遍美国的天才少年 , 那个准备将音乐铺满漫长人生的行吟歌者 , 那个在旋律与节奏里迸发无限忧思与温情的摇滚Buddy , 就在冬日雪野的肃杀凄寒里 , 划破夜空 , 若星耀行 , 转瞬而寂 。
消息传来 , 全美震惊 , 空难很快就占据了第二天诸多报纸的头条 。 当时的纽约街头 , 有一位12岁的报童 , 在投递报纸时瞥见这则新闻 , 忍不住坐在路边为自己的偶像号啕大哭 。 很多年后 , 这位名为唐·麦克林的报童已经成为一位知名的创作歌手(他为画家文森特·梵高写过一首歌 , 在全世界耳熟能详 , 就是那首starry starry night开头的歌) , 少年时的偶像罹难 , 终究是块垒积胸 , 于是他创作了长达八分钟的著名歌曲《美国派》 。 这首歌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 , 无数歌迷和乐评人都尝试去诠释歌词的含义 。 而麦克林本人拒绝过多诠释自己的作品 , 只是声明歌词中的那一句“The day the music died”(音乐死去的那一天)是指的1959年2月3日 。
斯人已去 , 余音绕梁 。 22岁便英年早逝的巴迪·霍利不是一颗流星 , 而是成了闪耀在音乐史上的恒星 。
1986年美国摇滚名人堂确定了第一批十位入选者 , 霍利的名字赫列其间 。 音乐史上确认霍利是最先将两把吉他、贝斯和架子鼓的组合引入摇滚乐队 , 并将其推广为乐队标准模式的人物 。 滚石杂志评选“100位最伟大的艺术家” , 霍利高居第13名 。 导演昆汀在1994年拍摄电影《低俗小说》时 , 甚至设置了一个餐厅员工为霍利的身份 , 以此致敬 。
而最是意难平的 , 还是无数霍利的歌迷们 。 时至今日 , 他们依旧从世界各地辗转来到美国中部 , 在清湖镇北边的玉米地里 , 在那飞机坠落之地哀悼怀念 。 那片空旷的原野上 , 伫立着霍利标志性的黑框眼镜雕塑 , 凝望着他那么热爱那么好奇的人世间 。
【穆尔黑德|摇滚迷心中“不可抵达的伤心之城”】1998年 , 鲍勃·迪伦站在格莱美奖的颁奖台上发表感言:“我十六七岁的时候 , 在杜鲁斯军械库观看巴迪·霍利的表演 , 我距离他只有三英尺远 , 他看着我 。 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 但是我知道 , 我在今天创作时 , 他与我同在 。 ”那一刻 , 不知道霍利是否泉下有知 , 音乐不朽 , 人生如歌 , 与我们同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