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2202年了,谁还在迷恋长安?| 城叔的书单( 二 )


跟“门”一样 , “巷”亦见诸于城区 。 “直为街 , 曲为巷;大为街 , 小为巷” , 高宇认为 , 西安的巷子大多是产生于明清时期 , 尤其是城墙内居多 , 多数以功能命名 。
比如早慈巷、学习巷、粉巷、冰窖巷、骆驼巷、火药局巷、举院巷等一众巷子 , 都有着不少的趣闻轶事 。 最容易令人想“歪”的粉巷 , 实际上是因面粉而得名 。 明清时期这里就聚集着很多磨面作坊和粮店 , 1949年以前 , 它还是西安三大粮食市场之一 。
与之相比 , 带“村”的地名主要散落在城市周边 , 这也使得很多名字都得以留存 。 比如 , 颇具烟火气息的八里村、吉祥村、三爻村等城中村都曾是很多“西漂”最初的安身之地 , 甚至有媒体称之为“城市地标与精神高地” 。
随着城市更新 , 这些城中村形态上可能逐渐“消失” , 但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字仍然以社区名、地铁名等各种方式永远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
02
从时间的维度看 , 街巷名称的演化更具逻辑感 。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杨晓俊分析 , 主城区内街巷地名大部分都始于明清两代 , 城外的街巷地名则大部分始于1949年以后 。
众所周知 , 西安城主要基于隋唐大兴城的基础扩建 , 明清时期基本定型 。 杨晓俊在《符号权利下的城市街巷地名空间特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中统计 , 唐代保留至今的街巷名称仅有8条 , 而明、清则分别有178条、368条 。
1900年 , 慈禧携光绪至西安避难 , 就居住在北院门 。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 , 这里成为全国行政中心 , 附近商业亦盛极一时 。 清末 , 西安街巷命名也以机构建筑、宗教、景观类为主 , 主要分布在碑林区、雁塔区 。
地名|2202年了,谁还在迷恋长安?| 城叔的书单
文章图片

大雁塔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619595
《长安处处有故事》称 , 城西南隅甜水井附近的冰窖巷 , 就因为是明代秦藩王宫和清代满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地方而得名 。
跟清末相比 , 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街巷名称达六百条 。 西安受陇海铁路开通和沿海工业內迁影响 , 如西京电厂、西京机器修造厂、大华纺织厂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厂涌现出来 。 这也使得当时西安经济事务类、政德教化类命名分别上升2.3%和9.6% 。
改革开放后 , 西安街巷也一度迎来命名高潮 。 随着资本进入城建领域 , 城市迅速扩张 , 方位序数类命名大幅增加 。 比如 , 后来西安高新区的高新一路至六路、科技一路至八路 , 经开区的凤城一路至十二路、草滩一路至十二路等 , 都曾一度引发热议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