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历|佟怡天:小暑新阅历,走近低调而伟大的古代科学家郭守敬( 二 )


“在元代 , 由郭守敬主要编制的《授时历》中 , 测出一个回归年的周期是365.2425天 。 这个时间的精确度 , 与我们今天正在使用的、当今世界通行的《格里高利历》仅仅相差不到26秒 , 但领先了欧洲三百年 。 ”佟怡天告诉环球网采访人员 , 在《授时历》的编制过程中 , 二十四节气的测定至关重要 , 这是因为“在历法里 , 测定一年时间的起止是以冬至节气来计算的 。 ”
郭守敬测定冬至 , 采用圭表测影 , 并使用测影数据来推算冬至时刻 。 在中国古代 , 圭表测影很早就被用作判断节气的方法 。 而郭守敬在测影工作中 , 首度改八尺表为四丈高表 , 使影长变化更加明显、便于观察 , 同时改良了测影方法 , 提高了测影精度 。 “通俗一点儿说 , ‘高表’就是一个放大的圭表 , 有五六层楼高 。 当太阳的影子投射到地面的测量尺上 , 就能读取到一个非常精确的刻度 。 ”佟怡天介绍 , 位于河南登封的古观星台正是由郭守敬创建 , 这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 , 也见证了中国古代验证和测量二十四节气的探索历程 。
阅历|佟怡天:小暑新阅历,走近低调而伟大的古代科学家郭守敬
文章图片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与郭守敬雕像(受访者供图)
“在郭守敬的一生当中发明了二十多种科学仪器 。 ”佟怡天讲述 , 在天文测量、计时观测方面除了高表 , 郭守敬还先后研制出简仪、仰仪、玲珑仪等多种当时先进的天文仪器 。 比如仰仪是用来观测日食 , 也有测定时间的功能 。 如今这件仪器是由专家根据古籍记载进行复原而成 。
仰仪的外观是一个方形的外壳 , 里面是一个半圆形球体 , 直观看起来就像一口大锅 。 它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 , 让太阳盈亏过程的影子 , 通过小孔投射到这口“大锅”里面 , 使人们可以不需要直接用肉眼对着太阳来观测 。 佟怡天揭秘 , “这口‘大锅’的底部刻划着与时间、节气相关联的精准刻度 。 如果我们按照郭守敬测算出来的数据 , 把仰仪找好一个角度 , 对准太阳 , 当到了某个节气到来时 , 太阳的影子投射到锅底 , 它一定是刚刚好地投射在节气标记的小方格里面 , 这个仪器在节气当天的测量里是非常准确的 。 ”
从第一年的冬至到第二年冬至的时间里 , 郭守敬与他当年的“同事”们一起在元朝广阔的疆域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 , 历史上称之为“四海测验” 。 当时全国总共设立了27 个观测站 , “积累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影长等一系列科学观测数据 , 在这些‘大数据’的基础上 , 再加上在当时非常严密的数学演算 , 并参考四十余部历法 , 才制定出这样一部历法 。 ”佟怡天说 , 《授时历》的编制也堪称古代的“大数据”工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