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 高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洛阳偃师老家 , 有伊河 , 出偃师与洛河在巩义合流 , 复又汇入黄河 。 可能出生中原的缘故 , 我去过的多是黄河流经的地方 。 长江于我陌生而神秘 。 长江边上的大城市 , 去过的也只有上海、南京和武汉等 , 其他地方 , 未曾涉足 。 中国画家高翔和法国作家旅克·理查德合作的《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 给我提供了近距离感受长江的机会 。
2005年夏至2006年春 , 高翔和旅克结伴沿江逆流而上 , 意图探究长江何以如此迷人 。 在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 , 他们画沿途所见 , 写下各自感悟 。 毫无疑问 , 我被他们画笔和文章记述的长江深深打动 , 心中的长江 , 也不再是全然一片模糊 。
翻阅高翔这一百多幅色粉写生——实际上 , 我更愿意称之为“纸本”作品 , 从长江中下游的时尚大都市到上游高原藏族聚居区的民族风情 , 随着不同场景和画面切换 , 不知不觉由他引导着走了一趟 。 而高翔与旅克的文章 , 同样没有阅读之累 , 明净、细腻的写作让人心绪平和 。 一位画家 , 一位作家 , 他们各自的视角和不同记述方式 , 彼此呼应 , 塑造了一个立体的、生机勃勃的长江——时而人声鼎沸、车马喧腾 , 市井气息扑面而来;时而云低天高、谷深山陡 , 静谧原始如桃源仙境……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触摸巨变中的时代和社会的过程中 , 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也展开了追问 。
显然 ,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游记或风景写生 , 而是关于长江的一次严肃的“田野调查”和历史瞬间定格 。 在2006年夏这个特殊时间节点——彼时 , 中国政府刚刚宣告三峡大坝建成 , 两位作者在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 , 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长江的面貌、样态 , 意义不言自明 。 此后数年间 , 随着库区蓄水最终完成 , 高翔和旅克曾踏足的一些古城镇已永没江底 。
时隔十五年 ,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问世 。 十五年沉淀 , 这些画面和文字的鲜活 , 不曾有丝毫消磨 。 但无论长江还是黄河 , 其间不知又有多少故事上演 。 这片古老大地上 , 一些始终在延续 , 循环往复 , 不断轮回重生;一些在无声地 消失、隐去 , 终至无迹可寻 。 恍惚中 , 十五年前的长江 , 人与事 , 物与景 , 与眼前现实在不断重叠、交错 。 今时 , 往昔 , 唯有江水滔滔 。
【上游|江水滔滔】(文/段正渠)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寂静午后,东江水雾慢慢浮现在水面。 树间虫鸣,微风吹过风景如画。 湖边小道,夜幕降临。
- 上游|【行走黄河“174”】黄河人物影像②作玛木——踏遍长堤护河安
- 四川省|风溪河上游要十分重视,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保证十丈码瀑布的水源
- 漓江|漓江与其周围环境,上游与下游,是唇齿相依的整体
- 上游|重庆惊现并蒂莲 长成概率约十几万分之一
- 张焯|数字化技术助力文物保护与研究 云冈石窟“云”上游
- 水帘洞|满江发源于猫儿山,桂林上游的集水面积,为2800平方公里
- 石窟|云冈石窟“云”上游
- |今天的里耶卡港,在上游发展旅游事业,在下游发展工业
- 张焯|数字化技术助力文物保护与研究 云冈石窟“云”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