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空心”古村又起炊烟( 二 )


院校“大咖”的下沉,带来了全新发展理念,拓宽了黄岩区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视野。
平田乡黄溪村有一个500亩茶园,种在被称为“台州大水缸”——长潭水库周边的黄毛山山顶。从村里到茶园的羊肠小道,要步行近两小时,由于长期无人维护,野草遮蔽了茶树。
2018年,平田乡引进资金,打造农旅融合的“山野天露”,卖点就是在露营中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山水茶园的旖旎风光,日出日落、星辰云海的浪漫情怀,吸引游客来这里打卡,不提前预约压根就订不到露营帐篷。
27岁的村民戴建青是这里的露营帐篷主管。他介绍,平时有30余位村民在这里上班,采茶季会有100多人来干活,“带动的就业虽然不多,但络绎不绝的游客,让附近村民的枇杷、杨梅、竹笋等土特产卖火了。”
从引资到引“智”,再到“智”资同引,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岩区紧紧扭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抓手,创建103个美丽乡村精品村,2020年乡村旅游人数突破130万,旅游收入达到6700余万元。创办农业龙头企业24家,家庭农场365家,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发展柑橘种植户8.5万户,年产水果罐头10万余吨,产值达18亿元。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让昔日“空心村”又多了“烟火气”。
“小橘灯”暖心工坊,是黄岩“无中生有”的神来之笔。
采访人员走进岭根村“小橘灯”暖心工坊时,瞬间被这个由村委会底层楼房改建的“车间”吸引。只见数十位村民,或结绳、或压塑料圈、或组装瓶盖,忙得不亦乐乎,正在为某品牌饮水杯组装配件。
“每天都有50来人在这里做工,工作很自由,还能照顾家。”岭根村支部书记牟同耀说,区里推进“东厂西扩”行动,号召一些在东部的企业,将部分需要手工加工的生产环节,挪到西部山区,不仅让村民能够就近挣钱,还节省了企业成本。
黄岩区已有54个行政村建起了‘小橘灯’暖心工坊”。“我们以全域协作为抓手,推动资源要素上山下乡,共同撬动乡村全面振兴。”黄岩区委书记陈建勋说,“乡村全面振兴,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让群众不在异乡叹‘乡愁’”。
2018年,黄岩区与同济大学在宁溪镇乌岩头自然村、屿头乡沙滩村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把黄岩乡村振兴的实践搬进了课堂。截至目前,这家行走在黄岩乡村的学院,共培训和接待来访人员18095人次。
炊烟|“空心”古村又起炊烟】沙滩村也是杨贵庆团队规划的老街,从村头到村尾,宋代的古物、古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的建筑风貌一览无余,置身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陈建勋说,“黄岩实践,犹如一颗种子,我们期待它长成参天大树。”(参与采写:卢阳)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