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最通俗解释,怎么破内卷?

01


内卷,并不是因为人多


现如今的舆论环境,不说内卷二字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 。


但凡要点竞争的,都喊内卷 。


自己考不上初中、高中、大学,说这是内卷 。


自己找不到工作、考不了公、拿不到高工资,说这是内卷 。


程序员996是因为内卷,外卖小哥困在系统里是因为内卷,生意不好做是因为内卷 。


连高房价,也说是内卷的锅 。


万物皆可卷 。

内卷的最通俗解释,怎么破内卷?

文章插图


内卷到底是个啥呢?


内卷,其实是一个学术名词,很明显,现在被滥用了 。


最早把“内卷”这个词引入中文世界的,是一位从海外回国的历史社会学家,叫黄宗智 。


黄宗智在1985 年出了一本书叫《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其中提到中国的小农经济,劳动力过多,土地又有限,形成了一个“过密化增长” 。


特别是黄宗智发现,单个劳动力的产出已经出现了边际生产率递减的情况 。


这也就是说投入到土地中的人越多,平均每个人就越穷,可以说已经是内耗了 —— 黄宗智把这个现象叫做内卷 。
内卷的最通俗解释,怎么破内卷?

文章插图


黄宗智说得对不对呢?


其实不太对 。


1963 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出了本书叫《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 。


格尔茨总结内卷就是“某文化达到某最终形态后,无法自我稳定,也无法转变为新的形态,只能使自己在内部更加复杂化 。”
内卷的最通俗解释,怎么破内卷?

文章插图


印尼有个爪哇岛,土地条件很好,适合种植水稻,但是人口众多,又没有资本进来,只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耕种这有限的土地 。


请注意人多地少并不意味着内卷,内卷有个关键特征,就是社会不能稳定并发展 。


随着爪哇岛上劳动力的增加,人们对土地的耕种变得更加细致了 。


格尔茨说,对土地的使用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租佃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合作性的劳动力安排变得更加复杂,正是这种变着法地精耕细作,推动了社会发展 。


爪哇岛在人口增加的同时,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显著下降 。


就是说,人多地少的爪哇岛并没有出现内卷 。
内卷的最通俗解释,怎么破内卷?

文章插图


人是聪明的,不可能就跟一块土地死磕 。


在古代,中国的江南地区最富裕,但江南地区也是典型的地少人多 。


自从江南被开发后,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意思是苏州和湖州丰收,足可供养天下 。


江南地区不仅农业发达,工商业也发达,这就是人在应对土地不足时,变通想出来的办法 。


反而那些地广人稀的地区是最穷的 。


02


内卷,低水平的复杂


内卷最简单的意思就是:内向演化,低水平的复杂 。


什么理解呢?


举个大家很常见的例子,不少家长逼孩子背圆周率,谁背得多,谁就得到表扬 。


背圆周率不需要什么创造性思维,只要你肯死磕,总能背下来 。
内卷的最通俗解释,怎么破内卷?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