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浙江:“微改造”改出“大作为” “精提升”绣出“新诗画”

央广网杭州9月29日消息(采访人员俞安懿 通讯员陶李 )废弃轮胎做花坛、报废拖拉机改造成房车、饮料瓶盆栽组成花卉长廊……如果将废旧物品再利用 , 制成组合微景观 , 会是怎样的效果?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郭塘村 , 这些“独特风景”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招牌 , 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
今年4月 ,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6部门印发《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 。 以不搞大拆大建为前提 , 从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入手 , 全省各地纷纷与这项“绣花”功夫较上了劲 。 尤其在浙江省内山区县 , “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已经成为当地文化和旅游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和“主抓手” 。
风貌改造换新颜
“想不到现在镇上的环境改造得这么好 , 抬头看不见一根电线 , 低头找不到一条水管 , 更重要的是 , 红色氛围愈加浓厚了 , 游客来了都竖起大拇指 。 ”在丽水市遂昌县王村口镇经营商铺的村民毛建英时常感叹:“‘微改造’真是改出了‘大作为’啊!”
王村口镇曾是工农红军在浙江开展游击战的重要战略支点 , 也是挺进师在浙西南站稳脚跟之地 。 近几年 , 当地凭借红色旅游产业的壮大 , 逐渐为省内外游客所熟知 。 今年以来 , 镇上有了许多新变化:建筑外立面画上了工农红军图案 , 宣传墙上挂起了古镇记忆照片和百年党史文化展示 , 1942遂昌营救美国飞行员纪念馆、刘英粟裕纪念馆的内部场景改造得极具时代特色 。
“‘微改造、精提升’关键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 所以我们立足于挖掘革命老区的传统文脉 , 想办法搭建红色文化展示平台 , 如对文化遗存进行修缮利用、实施文化小品建设、开展小巷里弄文化展示提升改造等 , 希望从文态风貌上 , 打造一个具有独特标签的旅游目的地 。 ”王村口镇党委书记毛雄华表示 。
在浙江山区县 , 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 。 柯城区余东村内 , 一幅幅艳丽的农民墙画下 , 形态不一、各具特色的“绿色菜园+多彩果园”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景色;缙云县仙都景区用景观小品、休憩设施、花草绿植等替代原本的水泥、红砖 , 让街景成风景 。
“目前 , 各地旅游基础设施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不经看、不耐看’现象 。 一些群众批评:远看像幅画 , 近看不像话 。 这值得我们警醒 。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褚子育表示 , “我们将聚焦这些问题 , 倾听游客心声 , 重视体验反馈 , 打造管理闭环 , 不断推动旅游业迭代升级 。 ”
活化业态添内涵
走进衢州市开化县下淤村 , 一栋栋韵味各异、特色鲜明的微空间建筑在绿水青山的掩映下十分吸睛 。 然而 , 这些建筑并非新建 , 而是在原有民居的基础上改造的 。 “许多村民迁出后 , 村里的房子就空了出来 , 之后我们便将房子的产权收到了村委会 , 召集艺术家进行了一场‘老房微改造’ 。 ”下淤村乡村讲解员胡艳华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