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文章插图
摄影中的构图技巧
导语:摄影构图就是指一幅照片画面的布局和结构安排 。尽管最摄影构图含义的具体认识不同,但有一条结论是相同的,这就是构图好的PP比构图差的PP更具有形象的吸引力,更令人爱看、耐看,也更能传达摄影者的表现意图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构图的效果 。
1、摄点的画面效果
摄影构图就是相机镜头的构图 。相机镜头对准被摄体的方位就是拍摄点 。拍摄点不同,同一景物在画面上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选好拍摄点往往能成为一幅好照片的关键所在 。
A、不同摄距的画面效果 。
拍摄距离的不同,会带来画面的不同效果,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擅长的表现效果 。一般分以下几种:
远景:被摄景物范围广阔深远,擅长于表现景物的气势,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强调景物的整体结构而忽略其的表现 。
摄影技巧
全景:被摄景物范围小于远景,擅长于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极其所处的环境特点 。相对来说,全景比远景有更明显的立体效果 。
中景:被摄景物范围介于远景和全景中间,擅长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 。
近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擅长于对人物神态或景物的主要形状做细腻的刻画 。
特写:是对被摄人物或景物的某一局部进行更为集中突出的再现 。它比近景的`刻画更细腻、更具体 。
B、不同方向的画面效果 。
“方向”是指拍摄点位于被摄体的正面、背面还是侧面 。拍摄点的方向变化既会使主题的形象发生显著变化,又会使背景的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 。
正面方向:即相机正对被摄主体的正面 。擅长于表现对称美,能产生庄重、威严、静穆之感 。但是画面缺乏透视感 。
斜侧方向:能使被摄体本身的水平线在画面上变成一种能产生强烈透视效果的汇聚线,因而有助于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画面显得生动,有利于突出主体 。
正侧方向:即与被摄主体正面成90度的侧方向 。常用于拍人物,其特点能生动表现人物脸部,尤其是鼻子的轮廓线条 。但不宜拍建筑物,因其会削弱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
背面方向:是从被摄主体的背面拍摄,用背面方向拍摄人物时,若注意姿势的运用,能产生一种含蓄美,让人引起更多的联想 。
C、不同高度的画面效果 。
“高度”是指相机高于、低于还是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
平拍:相机位置与被摄主体处于类同的高度,特征是镜头朝水平方向拍摄 。
仰拍:相机位置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高度,特征是镜头朝着向上的方向仰起拍摄 。仰拍有助与强调和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但镜头不能过仰,否则会产生人物或景物的严重变形 。
俯拍:相机位置高于被摄主体的水平高度,特征是镜头朝下拍摄 。其最大特点是能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发展,有助于画面产生丰富的景层和深远的空间感 。
2、光线的造型效果
光线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会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 。其中分:
A、正面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随角度高低分为平射光、顺光和高位顺光 。正面光照射的主体会使人感觉很明亮,但立体感差 。
B、前侧光 。指45度方位的正面侧光 。被摄体与人物有生气和立体感 。
C、侧光 。又称90度侧光,侧光下的被摄体呈阴阳效果,能突出名暗的强烈对比 。
D、后侧光 。又称侧逆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 。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与空间感 。
E、逆光 。又称背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 。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 。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与空间感 。
F、顶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如中午的阳光 。
G、脚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自然界常见于水面的反光 。
3、主体的视觉效果
构图,最重要的是拍摄主角(即主体)应放在什么位置,这就是主体的定位 。在一幅好PP中,一般来说,应该用一个最吸引人视觉注意力的中心点,即“视觉中心” 。
我们常见的画面中视觉中心的位置,可采用九宫格的“三等法”,构成井字形状 。即在一幅画面上用纵横各两条线组成井字,那么井字中的四个交叉点,就是排布摄影主体位置的最佳点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