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泛化的生态旅游
文/陈清智
2009年1月1日,国家旅游局在海南三亚市拉开“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的帷幕,将主题年口号确定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全国各地的生态旅游活动由此风起云涌,“生态旅游”成为风靡全国的旅游新概念 。
然而,与此并存的业界质疑之声也从未销匿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有人怀疑一哄而上的中国生态旅游是一股被泛化与曲解的“旅游盲流”,一个偏离本义的发展误区 。
概念之争
2008年12月28日,岳阳率先启动“中国生态旅游年”后,国内开始涌动“生态旅游”热潮,全国各地你追我赶,唯恐落后 。其中不乏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大项目、大手笔 。
但在这股大流中,不少人依然以大众旅游的惯性思维来经营生态旅游,将其当成上项目、铺摊子、大搞设施建设的利用工具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继续以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作为衡量成败的主要指标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宋瑞博士的眼里,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他认为,在大众旅游的惯性思维下,这种全国一拥而上的“生态热情”只能说明大家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认识错位,是对“生态旅游”本义的误读和曲解 。
宋瑞指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在认识和实践中都存在一些问题 。按照国际生态旅游学会(IES)的界定,“生态旅游就是在自然区域里进行的、保护环境同时维持当地人福利的、负责任的旅游” 。但眼下,更多的人和部门把生态旅游当成适合所有旅游形式、所有地区、所有环节的普遍原则,从而导致了生态旅游概念的无限泛化,形成了所谓的“城市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人文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工业生态旅游”等衍生概念 。他担心,这会将“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的美好初衷带入歧途,将一次促进全民环保意识大觉醒的契机变成一次集体对生态的变相“经济侵略” 。
两难之惑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孰轻孰重?这是生态旅游的两难 。
受国内外系列突发事件综合性影响,我国入境市场持续出现小幅下滑 。与此同时,世界旅游组织关于“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位的出境旅游客源国”的预测又挑逗着中国跻身旅游超级大国的欲望,而近十几年来以每年20%左右快速增长的生态旅游经济,更让中国深感必须赶上这班国际列车 。
在此背景下,“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无疑背负着“拉动内需,激活经济”与助推中国旅游跨入国际视野的特殊使命 。许多人认为,这些压在生态旅游身上的政绩导向与经济重码,是将其引向歧途的“始作俑者” 。他们担心,生态旅游越来越多地被当作标签和幌子,甚至在一些地方成为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最终将生态旅游推向与生态对立的尴尬境地 。
以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为例 。面对这一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潜在经济效益的大蛋糕,众多旅游企业必将对生态旅游开发经营趋之若鹜 。但要发展真正的生态旅游,旅游开发商们也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承担起环境保护和社区受益的责任,即追加远大于常规旅游区的成本 。在现有制度下,出于经济利益的理性思考,旅游开发商们往往会想方设法绕开沉重的成本 。为使这种行为成为正当化,他们很愿意在环境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标准上进行模糊化处理 。
但在国内,试图突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两难瓶颈,从而实现双赢的努力也并非没有 。
早在2005年,在中国生态旅游国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72个机构的160余名专家和代表热议的主题就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双赢的生态旅游经营” 。而当下,各地关于双赢的呼吁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这些清醒的声音,激发出这样一些共识:不能听任生态旅游处于随性的泛化与曲解状态,政府理应就生态旅游的规划、产品设计、环境技术、环境管理与市场培育等实践问题展开研究和对市场的指导,让生态旅游走上正轨 。
发展之路
经过一番热炒,2009年的中国生态旅游成效几何?态势尚未明朗 。但由于能够满足人们求新、求知、猎奇、探险、休闲、保健、疗养等多样化需求,生态旅游成为我国一项新兴的朝阳旅游产业则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然而,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之路何在,该怎么走?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答案 。
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向他国学习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 。
生态旅游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多年,不论是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尼泊尔、博茨瓦纳等发展中国家,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 。宋瑞认为,研究、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分析其中的失败案例,能够使中国的生态旅游少走弯路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横叉和竖叉哪个难
- 莲藕可以和什么菜一起炒
- 花粉和花蜜的区别
- 狗容易感染什么寄生虫
- 卡西欧和浪琴哪个好手表
- 项羽秦始皇和赵高是同一时期的吗
- 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区别
- 拼多多选品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怎么做?
- 绿萝的花语和由来
- 猕猴桃和山楂能一起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