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观园,少数民族服饰

接着看看下面五个民族历史文化:

满族:一个悠久的渔猎民族,满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 。北京是满族的第二故乡,北京满族的显著特点是,大都是有家族谱可查的老北京人 。满族多年来与汉族全面同化,淡化了本民族的语言,许多语言已成为北京话,文字也已成了死文字 。北京满族从1644年进关,至今已三百多年 。那时,驻全国各地的满族八旗将士大多也是从北京派出去的 。

民族大观园,少数民族服饰

文章插图
满族服饰主要有这四件套:礼帽、袍子、马褂、马甲 。类似于今天的帽子、长衣、七分袖、坎肩 。帽子分凉帽、暖帽 。凉帽的制作很是由一种草编织而成,再配顶子、红丝线等,顶戴花翎是清朝官员身份的象征 。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无顶珠者无官品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 。
【民族大观园,少数民族服饰】
民族大观园,少数民族服饰

文章插图
满族火锅历史悠久,不仅是满族的传统食俗,还是最早流行于东北寒冷地区的一种美食 。铜锅炭火,鸡汤沸腾,汤中杂以酸菜丝、粉丝,用来涮猪肉、羊肉、鸡肉、鱼肉,不时还有野鸡、狍子、鹿肉及飞龙肉 。有的也用各种山磨菇调汤,如榛菇、元蘑、草蘑、海拉尔蘑等,其山珍海味龙其不凡 。八碟八碗原为满族正宗桌席 。八碟分四冷四热,冷菜基本为拼盘类,如素拼、猪头肉等,热菜以炒菜类为主,如:木须肉,竽香肉丝,糖醋里脊等 。八碗主要是炖、汤类,有四味之分,酸、辣、香、甜,如梅菜扣肉(酸)、海参汤(辣)、鱿鱼汤(香)、水果汤(甜)等,。猪肉炖粉条,酸菜、粘玉米、笨鸡等等,等等 。现今八碟八碗的饭店已经在全国各地都有,是典型的东北菜 。
民族大观园,少数民族服饰

文章插图
那满族人喜欢玩什么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满族的文体艺术 。第一当然是射箭!练习弓箭有“弓力七斗,箭发如凿,入辄不可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 。第二是摔跤 。这是满族的花会行当,也是一种体育活动 。一人扮两人摔跤,模仿得维妙维肖,一时难辨真假,显得滑稽、幽默 。
民族大观园,少数民族服饰

文章插图
喜欢舞蹈的知道满族喜欢跳什么舞蹈么?“莽势”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称为“莽势”;舞者歌唱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叫“空齐” 。群众最喜欢的还是秧歌舞 。有徒步、高跷之分,舞者脚下绑三四尺高木棍,即称踩高跷 。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
服饰:男子服饰的演变与汉族服饰基本相似 。唯妇女的服饰除县城外,仍保持着传统的特色 。侗族的服饰,以居住的地域划分,可大致分南北两种类型,各具特色 。北部地区由于水陆交通较为便利,生产水平较高,文化较发达 。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 。南部侗族地区的服饰则迥然不同 。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因而至今仍保持着较为古老的裙装 。


民族大观园,少数民族服饰

文章插图
饮食文化: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 。饭以米饭为主体 。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
侗族一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 。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剽香”之说 。侗族人喝的茶专指油茶,鱼鲜包括鲤鱼、鲫鱼等,吃法不同 。肉品主要是猪、牛、鸡、鸭肉,吃法与汉族差别不大 。瓜果有刺梅、猕猴桃、乌柿、野杨梅、野梨、藤梨、饱饭果、刺栗、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树嫩皮、香草根等 。野味包括鼠、蛇等 。饮料主要是家酿的米酒和“苦酒”,以及茶叶、果汁 。据粗略估计,侗族的常见食料不少于五百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无不取食 。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很强的生存适应能力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