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区旅游景点( 二 )


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 。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庾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庾岭 。“梅岭”其名相传源于战国末年,越王后人梅绢率越人南迁居此拓荒筑城,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 。得文人过客传诵,梅岭山中十里梅花终为世人所知,名传至今 。
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 。古道约6尺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 。
梅岭古道从梅从向南北两边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水,象一条纽带,把长江和珠江连接起来 。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 。古道约6尺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 。岭下可见古人用来喂马的饮马槽,古道旁修建了一座半山亭,又名来雁亭 。过去沿途共有诗碑136块,记录了古代名人志士的名言诗句,现存已不多 。
梅岭古道始通于秦汉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张九龄路过梅岭,见山路险峻难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当时因发展经济的需要,唐皇下召宰相张九龄负责扩展梅岭古道 。此项工程浩大,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开通了大庚岭古道 。在古道庚岭新路口南山脚下古道上的六祖庙和有座“夫人庙”,它是后人为纪念张九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功德和感戴张夫人戚宜芬支持丈夫的事业而建造的,当中还有个感人的故事 。
梅关古道被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 。南雄梅关历来是南北交通要通,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史称南雄“居五岭之首,为江(西)、广(东)之冲”、“南北咽喉,京华屏障” 。南雄的县名也与梅关有关,南雄乃南粤雄关,而雄关指的就是梅关 。现存的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 。明万因年间南雄知府蒋杰在关楼上立匾题刻,北面门额署着“南粤雄关”四字,南面门额则写着“岭南第一关”在关北侧,有一块高2.4米、宽1.4米的石碑 。上刻“梅岭”两个楷书大字,每字约6平方尺,字体刚劲有力 。这块碑为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州张凤翔立 。关楼两侧有一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 。
粤赣交界的梅岭,自古以梅著称,因岭上南北气候迥异,故有“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独特自然现象 。她以绮丽的景色,绰约的风姿,吸引了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达官贬臣为其尽情讴歌,寄托情怀 。南宋后,梅岭却有了“梅国”的美称 。岭下的驿馆和沿途的亭台楼格尽掩映在梅雪之中,使你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雪,宛若置身于玉宇宫阙 。风过处,送来阵阵馨香,犹如香雪海 。
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四大赏梅地”之一的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北面,离市区26公里,又称庾岭古驿道,跨越粤赣两省,是古代链接长江、珠江两水系的最短的陆上交通要道,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 。
此古道秦汉时即开通,秦时设关,叫横蒲关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朝廷为促进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海外贸易,派遣左台遗张九龄开通梅关古道 。工程历时二年,将一条羊肠小道拓展为二丈(6公尺)宽,用青石铺垫的通衢大道 。从此,梅关古道成为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与路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线;成为中国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的衔接点 。它在中国及至世界古代人文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 。
梅关古道所在的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陈毅元帅代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梅关古道被评为首批广东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
梅关古道被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 。南雄梅关历来是南北交通要通,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史称南雄“居五岭之首,为江(西)、广(东)之冲”、“南北咽喉,京华屏障” 。南雄的县名也与梅关有关,南雄乃南粤雄关,而雄关指的就是梅关 。现存的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 。明万因年间南雄知府蒋杰在关楼上立匾题刻,北面门额署着“南粤雄关”四字,南面门额则写着“岭南第一关”在关北侧,有一块高2.4米、宽1.4米的石碑 。上刻“梅岭”两个楷书大字,每字约6平方尺,字体刚劲有力 。这块碑为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州张凤翔立 。关楼两侧有一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 。
丹霞山
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 。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 。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 。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 。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 。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