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城市行走”热申城:以“考古”的方式“打开”上海

(申城风景线)“城市行走”热申城:以“考古”的方式“打开”上海
中新社上海9月22日电 题:“城市行走”热申城:以“考古”的方式“打开”上海
作者 高志苗
从简单情迷外滩建筑群到熟知背后历史;从只知道“网红”武康大楼到了解邬达克设计 , 新上海人刘文雯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了解更深刻、更立体了 , 她说这份深刻离不开“CityWalk” 。
“CityWalk”即城市行走或者城市考古 , 其内涵是“像当地人一样旅行” , 通常会有一个行家带队 , 带领团员游走城市街头巷尾 , 记录城市变迁 , 了解城市的文化、历史等 。
“和旅行团相比 , 我更喜欢CityWalk , 后者带队的往往是当地人 , 他们带着对街区的热忱和成长记忆 , 个性化地讲述 , 是有温度的 , 他能把这种记忆传递给别人 。 整个过程让人了解了城市的‘背面’ , 这种城市探索 , 让人上瘾 。 ”刘文雯告诉中新社采访人员 。
“行家带队”是城市行走的灵魂 。 活跃在上海的城市文化探索者和研究者 , 多年来从事老建筑寻根的吴飞鹏就是这样的“行家” 。 从凭一己之力为上海5000余幢老房子画出民间版地图 , 到如今累计组织近万人城市行走 , 了解建筑背后历史 , 他的“行走史”已近十年 。
2017年出版的《漫步上海老房子》是吴飞鹏用双脚丈量上海街角的“成果汇总” 。 他从耳熟能详的大都会发祥地外滩讲起 , 到远东商业潮流地南京路 , 到风月无边的新乐路 , 再到音符飘渺的汾阳路 , 17条行走路线 , 17种“打开”上海的方式 。 “每条马路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气质 , 蕴含着城市的发展脉络 , 希望这本书成为热爱上海城市文化者的口袋书和行动指南 。 ”吴飞鹏说 。
什么人在参与城市行走?在上海工作或生活有格调的青年人 , 上海本地怀旧的四五十岁中年人 , 二十几岁来上海读书的大学生 , 带孩子了解历史的年轻父母……吴飞鹏说近年来参与到他路线中的人越来越丰富 。
“上海外来人口多 , 了解城市的需求大 , 城市发展变化快 , 本地人也有怀旧的需求 。 我觉得上海故事、上海滋味都在街头巷尾 , 有朋友来上海我都带他们参加CityWalk 。 ”刘文雯说 。
通过参与活动 , 文艺青年们也开启了新版“社交密码” 。 “原本没事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压马路 , 找到组织后感觉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 没有行走活动我们也会偶尔线下约 。 ”自由职业者苏杭对采访人员说 。
“城市行走”在欧洲兴起 , 近年来慢慢流行于中国的一些城市 , 缘何在上海成为新时尚?在城市行走发起人李乔看来 , 城市行走在上海流行的原因是多层次的 。 “上海城市的多样性支持上海能够开辟出多条各具特色的城市行走线路 , 这是上海城市行走流行的基础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