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特稿165丨塔克拉玛干守井人( 六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这两年守井人回家的时间少了许多 。 今年春节时安国正和宋雯时隔近3年回家探亲 , 两人都有些不适应“闹哄哄”的环境 。 “家里总有送不完的客人 。 ”安国正抽了一口烟 , “没有沙漠里轻松自在 。 ”
王亚斌在开闸放水 。 通讯员 马安妮 摄
最“简单”的奇迹
最近几年 , 随着来沙漠公路自驾游的人越来越多 , 偶尔水井房里也会迎来访客 。 有上门讨水喝的 , 有借宿的 , 有车陷进沙里需要帮忙推车的 , 也有人是单纯因为听说过“蓝房子” , 出于好奇前来参观 。
只是绝大多数时候 , 守井人在沙漠里的每一天 , 都是平静的、重复的 , 甚至连工作内容也是几句话就能描述完整 。 然而 , 在看似乏善可陈的表面之下 , “奇迹”已然发生 。
20多年来 , 沙漠公路沿途铺设了近两万公里的滴灌水管 , 109口水井滋养出了2000多万株包括梭梭、沙拐枣、胡杨、柽柳在内的诸多种类的植物 , 这些植物构建成70多米宽的防护林带 , 也组成了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公路防护林带 。 沙漠公路不仅没有消失 , 还有了第二条、第三条……
比让道路免受风沙侵扰更重要的是 , 不断增加的植物正在缓慢但坚定地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当地气候产生有利影响 。 也许到下一代 , 再下一代 , 真正的沙漠绿洲就会出现 。
这一切的创造 , 都源于截至目前共计600余位守井人“重复、简单”的工作 , 源于他们的坚守与悉心照料 。
不过 , 和中国所有朴实的劳动者一样 , 守井人几乎从不会去想“意义”“贡献” , 对他们而言 , 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生活 。
今年是老曹和马德芳一起当守井人的第13年 。 过去因为柴油机价格不菲 , 即使在秋冬季休息时 , 夫妻俩也会轮流留下来 , 守着柴油机 , 守着猫 , 守着井 。
随着太阳能光伏板代替柴油机 , 老曹对今年的休假期有了新的憧憬 , “我们终于可以一起回家过年了 。 ”他甚至已经给猫想好了安置方案:托给留下的同乡帮忙照看 。
王亚斌的“苦日子”快熬到头了——再过一阵子 , 魏亚丽就能回到012号水井房 。 “到时候我们又能吃过晚饭后一起去关水阀了 。 ”在巡查的路上 , 王亚斌背着手边走边说 。
在010号水井房 , 那台陪安国正夫妇度过了无数个黑夜的音响没有因为供电条件改善而失宠 , 时不时地 , 它还会被搬出来“营业” , 给小院带来热闹与欢乐 。
采访结束返程时 , 汽车经过004号水井房 , 老曹精瘦的背影出现在记者的视野里 。 他穿着已经磨得起毛的军旅球鞋 , 肩上扛着铁锹 , 边走边看 , 不时停下来把公路边堆积的沙子铲一铲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