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特稿165丨塔克拉玛干守井人( 二 )


按公司规定 , 一座两人值守的水井房一周供应三大桶水 , 大约500公斤 。 四川不缺水 , 活了半辈子的马德芳也从没用重量计算过用水量 。 上井的第一周她用水大手大脚 , 等老曹发现时 , 剩下的水差点没撑到下一次保障车来的时候 。
洗菜的水留着洗碗、洗脸的水接着洗脚 , 节约用水是每个初到水井房的人都要学习的一课 。
在沙漠里吃穿住 , 时间久一些总会习惯 。 相比起来 , 远离人群的孤独才最难适应 。 老曹说一起上井的第一年 , 妻子几乎天天和他吵 , “吵着要回家 , 说家里至少能有人讲讲话 。 ”老曹今年67岁了 , 头发虽已全白 , 人却很精神 , 说话时操着一口“川普” , 聊到兴头上还会无缝切换成纯正的方言 。
一天说不上几句话的感受 , 在010号水井房值守的安国正、宋雯夫妇也深有体会 。 2015年 , 夫妻俩从陕西老家到沙漠公路做了守井人 。 回忆起初到水井房的印象 , 宋雯说:“当时觉得在老家干农活再苦 , 也比不上在这里待着苦 。 ”
按照规划 , 每口水井要负责灌溉沙漠公路沿途4公里的防护林带 , 东西两侧相加共8公里 , 这也基本构成了守井人全部的活动空间 。 其实在沙漠里 , 空间的大与小几乎没什么区别 , 因为放眼望去 , 到处都是黄沙 。
安国正夫妇上井时 , 用来抽水的水泵还靠柴油机发电带动 , 整个白天水井房里都是机器工作的轰隆声 。 夫妻俩只有在早晚各一次外出巡查防护林时才能正经说会儿话 。 “也就是商量商量三餐要吃什么 。 ”安国正说 , 等回到水井房 , 两人就各忙各的 , 有什么必须要交流的 , 都得贴着耳朵喊对方才能听清 。
好不容易从3月熬到了10月 , 沙漠植物进入休眠期 , 守井人也可以分批回家休息 。 老曹夫妇收拾起所有行李回了四川 。 家里人本以为守井的事就此翻篇 , 可没想到来年相关负责人的一个电话打来 , 两口子又动了心 。
“那时候我们年纪就不小了 , 要找到相对轻松又能赚钱的活儿不容易 。 ”回忆起自己“反悔”的事 , 马德芳自己也笑了 。 目前 , 守井人每月工资3000元 , 除去必要开销 , 老曹夫妇一年能存下5万余元 。 不愿给孩子增加负担 , 想自己挣够养老钱 , 这是大多数50岁以上的守井人到沙漠的初衷 。
“第一年都坚持下来了 , 第二年还怕什么 。 ”心一横 , 马德芳和老曹又一次坐上了前往沙漠公路的车 。
在004号水井房里值守的曹学全和马德芳夫妇 。 通讯员 马安妮 摄
这些树 , 现在都能藏人了
8月初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正是最炎热的时候 。 早上7点刚过 , 012号水井房的王亚斌就带着工具出了门 。 8公里的防护林带里 , 设置了若干个管道开关 , 王亚斌日常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植物生长情况 , 打开不同区域的开关 , 让井水通过遍布树林的黑色软管向苗木供水 。 在沙漠里 , 这些软管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 , 它们的正常运转是植物得以存活的关键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