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敦煌70年后再造访!莫高窟经典洞窟原汁原味“搬”进故宫

敦煌70年后再造访!莫高窟经典洞窟原汁原味“搬”进故宫
70年前 , 丝绸之路上最闪耀的明星携宝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亮相 , 讲述千年前的传奇故事 。 70年后的今天 ,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在午门东西雁翅楼展厅开幕 。 “敦煌”简、唐胡腾舞铜俑、曾供奉在故宫宝华殿的旃檀佛造像等188件文物、70余幅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35件敦煌壁画临本等 , 按“丝路重华”“万象人间”和“传承保护”三部分 , 带观众看飞天万态 , 读匠人匠心 。
【经典|敦煌70年后再造访!莫高窟经典洞窟原汁原味“搬”进故宫】经典|敦煌70年后再造访!莫高窟经典洞窟原汁原味“搬”进故宫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故宫博物院在午门城楼下 , 西马道旁专门搭建了临时展厅 , 将3个莫高窟洞窟原汁原味地“搬”进来 。 故宫博物院提示 , 展览采取限量、预约、错峰的方式参观 , 参观高峰期可能采取临时限流措施 。 一系列与展览相关的新媒体产品也将上线 , 方便观众云端探展 。
历时4年“拷贝”一窟
临时展厅内 , 莫高窟220号、285号和320号“洞窟”一字排开 。 每个“窟”都有故事 , 有看点 。
220窟是唐代代表窟之一 , 宋或西夏时 , 窟内壁画全被覆盖 , 绘以满壁千佛 。 1944年 , 当时敦煌艺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剥去四壁上层壁画 , 初唐杰作赫然重辉 。 观众细看 , 壁画上欢快的舞者正在跳的 , 是大名鼎鼎的“胡旋舞” 。 入口处绘制的帝王和大臣状态 , 几乎与阎立本《帝王图》一模一样 。 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研究馆员、展览策划娄婕说:“壁画的绘制年代更早 。 ”
320窟是盛唐的代表窟之一 。 窟顶凿井绘云头牡丹井心 , 颜色浓艳厚重 , 宛若刚完工不久 。 窟内有大片缺失 , 显得刺眼 。 这部分壁画在1942年 , 被美国人华尔纳盗窃 。
285窟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 。 壁画中 , 雷神、伏羲、女娲等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人物露脸 。 “1951年 , ‘285号’曾经来过故宫 。 时隔70年再来 , 是故人也是新人 。 ”娄婕走进“洞窟” , 仍会不自觉地凝望 , 这里的一笔一画划也凝结着她的努力 。 她说 , 曾经复制壁画要靠老一辈文物专家铅笔起稿 。 而如今观众看到的“壁画” , 是靠数字技术完成打底儿 , 更精准地捕获了古人的笔触细节 。 “我们团队有十多位年轻的文物修复师 , 复制这个洞窟历时4年 。 ”
“敦煌”简领衔展出
除了恢宏的“洞窟” , 展厅里的小处也值得关注 。
小件文物 , 有大内涵 。 整个展览的第一件文物是“敦煌”简 , 不足成人巴掌大 , 上面墨书“敦煌”二字 。 它之后 , 展柜中陈列的20余件汉简都值得细读 。 其中一件看似不起眼 , 上面记录着汉代驿站用了十八担粟喂乌孙国使团的马 。 娄婕说 , 相当于大约486斤的粮食 , 由此推断使者团十分庞大 。 “这些史书中不会记载的‘小事儿’ , 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某一个瞬间 。 无数的瞬间 , 集合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