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长安街明清两代仅东单到西单,排列经典门与牌楼,这两个鲜为人知

提起长安街,很多人都知道“十里长街”,其实在明清两代,长安街只是从东单到西单这一段,甚至到了民国,天安门前那段还另有专名(中山路)。因地处皇城要冲,乃是天街御道,虽然不长,却排列着长安门、长安街牌楼、三座门等一系列经典建筑,可谓壮观瞻而严禁卫也。
清乾隆年间的《国朝宫史》卷十一记载:“皇城有天安、东安、西安、地安四门,天安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于乾隆十九年,增筑门外围墙,各设三座门。”
长安|长安街明清两代仅东单到西单,排列经典门与牌楼,这两个鲜为人知
文章插图
1902年之后的大清门
长安|长安街明清两代仅东单到西单,排列经典门与牌楼,这两个鲜为人知
文章插图
1918年至1919年的长安左门 甘博 摄
长安|长安街明清两代仅东单到西单,排列经典门与牌楼,这两个鲜为人知
文章插图
1881年的东长安街牌楼
长安|长安街明清两代仅东单到西单,排列经典门与牌楼,这两个鲜为人知
文章插图
清末长安右门
长安|长安街明清两代仅东单到西单,排列经典门与牌楼,这两个鲜为人知
文章插图
民国时的西长安街牌楼
长安|长安街明清两代仅东单到西单,排列经典门与牌楼,这两个鲜为人知
文章插图
民国时长安左门南侧的“履中”牌楼
“龙门”和“虎门”
天安门前的御道天街,是T字形,顺着千步廊向南到大清门,其东西向即为长安街。这里都是高规格的龙尾御道。明代《长安客话》载:进大明门(清改大清门),次为承天之门(天安门),天街横亘承天门之前,其左曰东长安门(长安左门),其右曰西长安门(长安右门)。
天安门前这条横亘的天街,有长安左门、长安右门跨于其上,门内这段,民国时曾专称中山路,门外则是东西长安街,清代这里不是通衢,甚至整个内城都没有东西通衢,长安左门以及长安右门的门外不远处有东、西三座门,都是门禁所在,三座门外还竖有长安街牌楼,上有刻着满汉双文的“长安街”匾额,且有值房设守,民国时去除满文,东边匾额题为“东长安街”,西边的匾额则为“西长安街”。
其实早在明代,东交民巷会同馆的朝贡使臣入朝,就是走东长安街,弘治六年的一道奏折还提及东西长安门外道路损毁,有碍使臣通行和观瞻,亟待修理,建议从砖砌甬道升级为石道。这种甬道在东四、东单一带都存在,早期应该是夯土外包砌大砖,形成高起的甬道,以便利车马,行人走两侧土道。从这道奏折还可以看出,明成祖定都北京才不过八十年,皇城禁地的这条道路,“砖多被人偷盗,或年久破碎,止存土街,旁低数尺,一遇大雨,积水成河。”
从后来东西长安街清末老照片看,长安门外依然没修成石道,十有八九又是“被浮言所阻”,看来皇帝家门前搞点建设也不那么容易。不过毕竟还是要“壮中国之气象,耸天下之观瞻”,当年要是进到天安门前,一般得过长安街牌楼,再过三座门,再过长安门,然后才能到达。这种森严的门禁,给东交民巷的外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