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

【湖南湘西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湖南民俗发展的现状
1、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
湖南各民族服饰格式各异,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如湘西苗族女子的服饰艳丽多彩,精美绝伦. 苗家姑娘生来个个眉清目秀,丽质盈盈,饰以盛装,更加娇艳妩媚 。盛装打扮的凤凰“苗家新娘”,头戴青帕银凤冠,苏山耳环吊两边,颈围银项圈,身挂银披肩,满襟绣花又滚边还配银铃银链银牙签 。苗家女子喜佩的服装饰品——银饰,全由苗族银匠精心设计、手工制成,不仅造型精美,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除耳环、项圈、手镯、戒指外,还有牙签、银披肩、银冠、针筒等 。以牙签、银披肩最富特色 。大而重者饰项圈,大项圈重约2公斤,四棱绕如螺旋,恰似青藤缠树 。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族的规矩 。江华瑶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过寨酒、苗歌苗舞无一不乘载着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好客 。。各地区的特色小吃也应有尽有:长沙的臭豆腐、邵阳的猪血丸子、益阳的擂茶、湘西的酸粑粑等等,也颇具特色 。建筑的风格独树一帜,土家族风格迥义的吊脚楼,山野式楼阳台、单檐悬挑、屋面反翘、名飞檐、通风向阳、干爽清新 。山寨吊脚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富有大自然风光美 。如吉首峒河街,凤凰沱江沿岸、王村古镇、茶洞边城及龙山洗车河等,历来都引起中外旅游者极大兴趣 。侗家人喜聚居干栏式房屋,每个村寨周围有寨门、凉亭、风雨桥、鼓楼,很有特色 。目前,这些文化世俗也逐步被人们所挖掘出现在一些民族风情园中,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认同,收到了理想的效益 。
2、丰富的民俗旅游节庆
湖南是多民族聚居地,自古就有丰富的节庆文化 。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回族的宰生节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较高的开发和旅游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现已开发的浏阳国际烟花节、岳阳以及沅陵的龙舟节、怀化的歌会节、绥宁的中国四八姑娘节,石门的柑橘节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这些现代节庆活动,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扩大各地的知名度、树立各地的旅游形象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
3、精彩纷呈的民间歌舞
湖南土家摆手舞、白族仗鼓舞、苗族猴儿鼓、土家薅草锣鼓、茅古斯舞、八宝铜铃舞和傩戏等堪称地方民族戏活化石,“茅古斯是土家族最古老的舞蹈,被中外的戏剧界称为是人类戏剧文化的活化石 。曾培养出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湖南省民族歌舞团对古老民族歌舞文化进行发掘和整理,彭昌兴、胡明珠、杨天解、麻晓玲等著名民族艺术家经过长期艰苦的再创作,于2005年排演出大型民俗旅游歌舞《土风苗韵》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