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的作用和好处 引用的作用有哪些


引用的作用和好处 引用的作用有哪些

文章插图


引 用
一、引用的内容
1.引用富有文化内涵的诗词
2.引用具有说服能力的名人名言或谚言
3.引用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4.引用具有感染力的生活事例和可靠的史实材料


二、引用的类型
1. 正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内容持肯定的态度,用在引文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场合 。正引一般是用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
(1)【原文】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
【解读】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当杜甫听说战乱终于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终于到来,自然喜极而泣 。梁任公先生处于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时代,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他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产生了共鸣,一样忧国忧民,希望国家安定、富强 。
(2)【原文】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
【解读】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向上、求实、勤奋、创新精神 。这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读来耐人寻味 。
2. 反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加以评判,持否定的态度,即所使用的意思与原来的意思是相反的,以达到标新立异,或起到讽刺的作用 。
第一类是照录原文,然后对原文加以否定或修正;第二类是直接改动原文,使本文所用的意思与原文相反;第三类是引出原文的大意,然后再提出异议 。
【原文】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
【解读】所引陶渊明《挽歌》中四句诗的大意是:死了以后,亲戚们有的还在悲哀 。别人也都唱过了挽歌,死算得什么呢,不过是让身体寄托在山陵,同山陵一样千古长存罢 。鲁迅在这里引用这首诗,有青山埋忠骨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3. 借引 。引用内容与所引用内容在某一方面有相关性 。
(1)【原文】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解读】此处引用,描绘出大漠广阔荒芜的景象,烘托出凄凉惨淡的气氛,从侧面衬托出邓稼先无私爱国、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 。
(2)【原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解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代晏殊《蝶恋花》,原意是写在苍凉的深秋独登高楼怅望,这里用来作为第一境,即表示追求理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柳永《蝶恋花》,原意是因为思念爱人而渐渐变得憔悴,表示相思之苦,这里用来作为第二境,即表示艰苦地追求、探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原意是写无意中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心情,这里用来作为第三境,即表示取得成功、实现理想的喜悦心情 。这三处引用都是写闺情离愁,作者以它们的相关性来比喻治学的三境,只是就引语原意加以引申而已,以此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并无深意,是借用的手法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