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一统志|北京这座寺庙,唐太宗为缅怀捐躯将士而修,清恭亲王曾住过这里( 二 )


文章插图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法源寺主要建筑中的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高1.12米,袒胸露怀,表情喜乐诙谐。两侧为四大天王。弥勒像后则是勇猛威武的护法神——韦驮坐像,为明代铜铸,高1.70米。殿内两侧是明代铜铸造的四大天王像,极为珍贵,身高1.20米。天王殿门口的狮子,据说摸摸狮子的爪子可以祈福,我们都上去摸一摸,看看爪子被摸得闪闪发光。元一统志|北京这座寺庙,唐太宗为缅怀捐躯将士而修,清恭亲王曾住过这里
文章插图
法源寺的大雄宝殿并不高,走上八级台阶,就是宝殿正门。正门看上去四扇,只是中间两扇能开。正门左右有对联,上面有三扇横窗,横窗上就是“大雄宝殿”横匾。悯忠阁的东面是五观堂。五观堂,也叫斋堂,相当于寺庙里的食堂,是僧人吃饭的地方。木鱼是佛殿里的法器,是一种木制品,剖木为鱼形,中凿空洞,敲之发出声音。木鱼有两种:一种为圆形,刻有鱼鳞,和尚念经时敲敲,以调音节。又说,鱼睡眠时是不闭眼的,提醒和尚念经时要集中精力,不要闭眼入睡。另一种为长形,悬于寺院斋堂之前,朝、中二时粥饭击之,禅僧呼之为“梆”。在古代禅林中,常挂于浴室,供作鸣击,以通知大众入浴。现今一般寺院常悬挂于斋堂外,用来通知大众用斋。悯忠阁的西面则是禅堂。禅堂,是指佛教徒打坐习静之所。外有“顾客止步”的木牌。大雄宝殿的背后的月台上,正对着悯忠阁处,有位僧人在那里打坐。元一统志|北京这座寺庙,唐太宗为缅怀捐躯将士而修,清恭亲王曾住过这里
文章插图
院落中间是毗卢殿,殿前立着一个巨大的石钵,双层石座,钵体周围雕刻着形似海浪的花纹以及山龙、海马、八宝等形象,技艺纯熟,极为精美。毗卢殿内供奉的是一尊明代铜制的毗卢佛巨像,在殿内触及屋顶(高4.58米),共分为三层,下层为千朵莲瓣巨座,每一个莲瓣上都镂有一尊小佛像;中层为四方佛,面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最上层则为毗卢佛像,庄严肃穆。我站在院中环顾四周,东西两侧都是僧舍。也许那时候恭亲王奕忻就住在这里吧。恭亲王奕忻是道光皇帝之子,咸丰皇帝之六弟。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的时候,咸丰皇帝逃到热河,留下弟弟恭亲王奕忻在北京与洋人谈判。那时洋人占据了紫禁城、北京内城,恭亲王住不成自己的恭王府,就看中了外城的法源寺,住进了法源寺。元一统志|北京这座寺庙,唐太宗为缅怀捐躯将士而修,清恭亲王曾住过这里
文章插图
前行到了观音殿。这里陈列着历代的佛像、石刻及佛教艺术珍品:中国最早的佛像——东汉时代的陶制佛坐像、三国东吴时代的陶瓶、南北朝时的整石造像、唐代石佛像、五代铁铸佛像、宋代木雕罗汉像、元代铜铸观音像、明代的木雕伏虎罗汉像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最后一进殿堂是卧佛殿,不对外开放。殿内以青砖铺地,供奉着巨大的明代木雕卧佛像以及各种珍贵经书。佛像为木胎干漆所制,是明代造像艺术精品。1980年5月,日本国宝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时,曾在这里供奉了七天,先后有16万信徒和群众前来瞻仰、观看。东面则是方丈室。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