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一统志|北京这座寺庙,唐太宗为缅怀捐躯将士而修,清恭亲王曾住过这里

导语:北京这座寺庙,唐太宗为缅怀捐躯将士而修,直到武则天登基才建成,它就是法源寺,在北京宣武门外西砖胡同。远远望去,并排的三座大门,每座都对开两扇,门顶上是厚重的宫殿式建筑,门与门之间是墙,墙头也同样铺上琉璃瓦。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元一统志|北京这座寺庙,唐太宗为缅怀捐躯将士而修,清恭亲王曾住过这里
文章插图
01?法源寺始建于唐朝,满清被定为律宗寺庙法源寺自其初创至今,已有一干三百多年历史。据《元一统志》记载,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唐朝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以高句丽(今朝鲜)欺负新罗为由,率六军御驾亲征高句丽。唐军在安市城遇到守军的殊死抵抗,数月无法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唐太宗被迫回师,数万将士殒命沙场。李世民为了缅怀在战争中捐躯的将士,下令在他慷慨誓师的地方修建一座寺庙,名叫“悯忠寺”。直到武则天登基之时,悯忠寺才得以建成,它就是现在的法源寺。元一统志|北京这座寺庙,唐太宗为缅怀捐躯将士而修,清恭亲王曾住过这里
文章插图
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赠建“悯忠阁”。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辽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寺僧相瑢法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崇福寺”。满清立国后,朝廷崇戒律,在此设戒坛。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授戒法,并正式改为今名“法源寺”。元一统志|北京这座寺庙,唐太宗为缅怀捐躯将士而修,清恭亲王曾住过这里
文章插图
02?法源寺门票五元,免费取三支香法源寺是标准中国寺院的中轴对称结构,七进六院,占面积为6700平方米,结构严谨,采用明清流行的中轴对称格局,主要建筑多为明建清修,坐北朝南,建筑规模宏大,东西两侧有廊庑、庭院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中规中矩,是北京城内保存下来的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落。元一统志|北京这座寺庙,唐太宗为缅怀捐躯将士而修,清恭亲王曾住过这里
文章插图
进了山门,古树参天,左鼓楼右钟楼。法源寺门票五元,进门右边是流通处,游客可以自己免费取三支香,没有很多大陆寺院忽悠游客买香的。钟鼓楼在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元一统志|北京这座寺庙,唐太宗为缅怀捐躯将士而修,清恭亲王曾住过这里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