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统乡村文化?

传统文化有划龙舟,舞狮子,舞龙
传统农村文化是人民群众在农村生产生活和历史进步中创造出来的,包含了精神方向、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艺术审美等等方面 。它是中国乡村社会传统文化特征,反映了乡村劳动人民独特的文化内涵,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多样性的展示 。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差不多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优秀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地域特色明显 。乡村传统文化是农民的精神资源,是生活在农村的人共同的记忆 。古建筑,古村落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需要保护和传承 。
如何振兴农村民俗文化,把农村民俗文化更好传承下来?如何振兴农村民俗文化,把农村民俗文化更好传承下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以湖南省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大园古苗寨的经验为例,分享给读者朋友 。
图片为大园古苗寨
大园古苗寨民俗文化文化振兴之路始于2008年,之后,陆续申报了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等,有多项民俗项目入选省市非遗名录 。民俗文化文化不但在大园古苗寨得到了振兴,村民也更好地把传统文化传承下来 。其做法如下:
一、一批有文化的人主动站出来承担振兴村民俗文化的责任 。大园古苗寨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保存了规模10000多平方米的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亟待保护 。当时,由村在外工作退体回乡居住的公务员、教师、其他退休人员及村里有识之士自发组织了“大园古苗寨文物保护小组”,成员有二十多人 。他们义务开展村古文物的保护工作与民俗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工作,并发动村民积极参与,特别注重发动年轻的村民参与 。他们工作一年后,村民俗文化文化振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村里成立了苗族山歌演唱队、龙灯队、巫傩文化队、古建筑保护队、民族乐队等 。村民集资恢复的寨门与鼓楼(明朝初年修建,2004年失火烧毁),2009年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争得了2009年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的主会场举办资格,为后来申报更多的国家级牌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图片为大园古苗寨寨门
二、激发村民对村公益事业的公益心 。振兴农村民俗文化和传承农村民俗文化的载体是村民,没有村民的积极参与认可,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振兴农村民俗文化和传承农村民俗文化一定要村民的无私奉献,也就是要有公益心 。过去村寨的民俗文化活动,特别是村寨大型的民俗文化活,无不凝结了先人和前辈无私奉献,传统文化才得以延续 。如寨子里正月舞龙灯,从正月初一舞到正月十五,参与的人数上百,没有无私奉献精神人就做不到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村民的金钱观念重了,公益心淡了 。村里一搞公益事业,村民就会漫天要价,没有钱就不出工出力 。为此,大园古苗寨文物保护小组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在转变村民观念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村民越来越得地加入了振兴民俗文化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队伍 。
图片为大园古苗寨舞龙灯
最后讲一个关于大园古苗寨振兴民俗文化过程中的故事 。
2000年冬,大园古苗寨村民集资修建寨门,竖木排的那一天有40多个劳动力参与 。由于修建寨门是村民集资,既没有村集体经济的支持,也没有各级政府的拔款,参加竖木排的人纯属义务劳动 。动工的时候,有村民提出:修寨门是寨子千百年的好事,按历来的习俗,应该办酒席庆贺一下,给寨子增添彩气 。但办酒席的钱从哪里来呢?当时没有一个人提议从修寨门的集资款中出钱,因为这钱是全寨子人一片心,不可动用 。后来有人提议自已掏钱办酒席,结果大家都赞同 。那天,寨门木架子竖好后,寨子里办了一场热热闹闹非常喜庆酒席 。酒席结束后,一算账,凡是参加酒席的人得出11.5元,村民高高兴兴地掏了这笔钱 。
图片为大园古苗寨古民居
欢迎读者朋友关注,您可以将您们地方如何如何振兴农村民俗文化,如何传承农村民俗文化的宝贵经验和故事讲述出来,供大家共享和交流 。
农村民俗文化是历史的产物,而传承代表的是未来 。
首先得让年轻人认同,年轻人代表着时代,代表着未来 。只有年轻人认同了,才有其生命力 。年轻人为何要认同,说明其中有他们认可或是觉得有意义的东西 。比如现在很多学校高考前都会组织考生去寺庙烧香,其作用是减轻心理负担,学生也乐在其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