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这座山被称为“仙山”,明清时多位皇帝曾在此登高望远( 二 )


明朝万历年间 , “石经山”之名已被“石景山”逐渐取代了 。
佛寺道观并存
有道是:“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明代文人许用宾称石景山为“燕都之第一仙山” , 并非溢美之词 , 因为山上有始建于晋唐的寺庙 , 有唐代开凿的藏经佛洞 , 还有明代建的道观 。
寺庙|这座山被称为“仙山”,明清时多位皇帝曾在此登高望远
文章图片

唐人开凿的孔雀洞 宗春启 摄
许用宾的《重修金阁寺碑》立于万历年间 。 碑文中说 , 根据古《刘师堰石记》(戾陵堰又名刘师堰)记载 , “金阁寺自晋唐以来所藏石经 , 碎而言断 , 岩穴鲜有存焉 。 ”另外在《重建石景山天主宫碑记》有记载 , 石景山“自唐武德初建有玉皇殿” 。 武德 , 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618年-626年) 。 由此可证明:石景山上建寺庙至少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 所以 , 民间有“先有金阁寺 , 后有北京城”之说 。
据《日下旧闻考》中记载:“(石景山)山巅有塔 , 塔下南北为城关 。 南门额曰舍利宝塔 , 高约四丈余 , 四正作方屋如阁 , 四隅作圆屋如亭 , 内皆塑护塔神像 。 ”寺庙有僧人 , 舍利塔是得道高僧的坟塔;西面山崖的岩壁上 , 有人工开凿的方形石洞 , 为圆寂僧人的瘗骨之处 。 光绪初年 , 石景山庙宇已经香火稀疏 , 但金阁寺塔还在 。
《日下旧闻考》中“谨按”说 , “(石景)山有石经台、普观洞、普安洞、还源洞、孔雀洞诸胜 。 孔雀洞左右门上截题识曰:佛本行集经卷第三十一 , 幽州卢龙两节度使刘相公敬造 , 元和十四年四月八日建;下截刊佛经语 。 其地当石经台之阴 , 殆藏经处也” 。
元和 , 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 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 。 幽州、卢龙两节度使刘相公即刘总 , 唐朝中期藩镇将领刘济之次子 , 幽州昌平人 , 卒于821年 。 据史书记载 , 刘总为了夺取军政大权 , 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刘济 , 乱棒打死了其兄刘绲 。 他当上了节度使之后 , 良心不安 , 疑神疑鬼 , “数见父兄为祟” , 以致“惊不能寐” 。 为了摆脱鬼魂的困扰 , 他在官署里供养了数百僧人 , 昼夜作佛事超度 。 但是没用 , “晚年益惨悸” , 越发害怕 , 刘总索性剃发为僧 , 将宅第改为佛寺 。 石景山上那些藏经的石洞 , 大概就是刘总在这种背景下命人开凿的 。 这些洞有些现在还保存完好 。
石景山上大规模建设道观 , 是在明朝正德年间 。 《春明梦余录》卷三十九《内阁杨廷和请停斋醮疏》中说:“近日刘瑾建玄明宫 , 钱宁建石经山祠 , 张雄建大慧寺 , 张锐建寿昌寺 , 于经建碧云寺 , 张永建隆恩宫 , 所费金银不可胜计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