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官员贵族化进程:财产、知识、皇帝的忌惮,三合一的刺激

一般人们认为,在古代欧洲的专制主义社会下的官僚是贵族的转化物,因此贵族也越来越官僚化。而在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由于它在本质上不是由封建向着资本主义转化的过渡体制,而根本上就是又一形态的封建组织,因此它的官僚、士族,越来越带有贵族的品质。一个封建社会的支配阶层,最后都是靠着对于农奴或农民享有的剩余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物而生活,它用贵族或官僚的名义享有劳动剩余。然而官僚的贵族化,相伴着土地私有化政策下的农民农奴化,对整个专制官僚统治有着莫大的影响。那么发生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封建时期的官僚贵族化现象,所发生的基本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官员贵族化进程:财产、知识、皇帝的忌惮,三合一的刺激
文章插图

贵族最基本的形式特征是世禄世官,就政治支配的关系来说,是“天生的”统治者。官僚处于政治支配地位。起初,在秦代乃至汉代前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依靠“学而优则仕”的推荐,或“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的举孝廉制度。“天生的”与“后天的”不同分野,就是说后者不能靠血统、靠家世取得统治地位,而必须多少具备当时官制所需求的某种学识、能力或治绩。而所谓官僚的贵族化,表明了官僚取得统治地位,即使没有完全把当时官制要求的条件丢开,也至少反而藉着学识上的条件,把“后天的”作用加大了,血统、家世、门第越来越重要了。然则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呢?


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官员贵族化进程:财产、知识、皇帝的忌惮,三合一的刺激
文章插图

在专制官僚统治下,作为官僚顶端的帝王,除了王朝的开基者以外,通常是依靠着血统,依着“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继承法而行使统治的。这种继承法原是周代推行贵族政治时确定下来的,以期确保王权,杜绝王位继承的争端。到了秦及以后的王朝,虽然所施行的是专制官僚政治,而贵族政治的继承法却依然保留着,于是被我们理解为最大官僚的帝王及其统一血统的皇族,就自然成为“后天的”统治者群了。他们这种立在金字塔顶点的人物或族姓,在自上而下的统治格局下,无异于构成了一个拉着一切其他大小官僚贵族化的起点的格局,于是头等以下的官僚乃至士族,基于以下四点开始了贵族化。

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官员贵族化进程:财产、知识、皇帝的忌惮,三合一的刺激
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官员贵族化进程:财产、知识、皇帝的忌惮,三合一的刺激
文章插图

第一,皇家或皇族自成一个特殊优越的体系。在“同姓不婚”的规则下,在地位、家世、财产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和他们周旋的异姓强宗、巨族、名门,来同他们这些皇亲结成国戚。而且与他们结成婚姻关系的,即使不是强宗、巨族,也很快就会列在大贵族的阵营,其升官加爵全凭由此取得的贵族身份,这种现象很快便成为当时社会权贵的发展导向。例如汉高祖以亭长出身最终贵为天子,他那位“妻因夫贵”吕氏一家便很快布满朝廷要津,而出演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幕外戚之祸。而结束西汉的另一场外戚之祸,也是由当朝皇后王氏“五侯同日封”而引发。皇族拉着大官僚贵族化,大贵族又拉着中小官僚贵族化,使得汉武帝选贤任能的一时人才制度渐行渐远,而结果就是官僚争先巩后地向贵族发展。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