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朗读方法有哪些 古人谈读书语音朗读

古人是怎么朗读的呢?
遗憾的是古时没有录音的手段 。所以我们只能见之于文献中,借助只言片语的记载来推测古人朗读的形态模式 。
我们先从近代来看,这是记载在“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古文朗读方法有哪些 古人谈读书语音朗读

文章插图


在这当中描述鲁迅(1881-1936年)先生童年时期的授业恩师寿镜吾先生的‘朗读’法
{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俑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


你看这里有朗读两个字 。这里的读书、朗读、念书皆指代同一个意象 。
这里的~~是什么意思呢?
“呢”、“噫”、“嗬”又是什么意思呢?
关键寿镜吾老师朗读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的“微笑起来” 。这又是为何呢?
好的,我们先存疑 。
古文朗读方法有哪些 古人谈读书语音朗读

文章插图


接着我们再来看曾国藩(1811-1872年)其关于“朗读”的介绍 。
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
读书以训诂为本,读诗文以声调为本 。
“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 。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
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 。
——《曾国藩家书》
一起来看,这里有关键词‘朗读’、‘密咏恬吟’、声调为本、从容‘涵泳’,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好的,我们继续存疑 。
江南老名士”沈德潜(1673-1769年)说“诗者,以声为用者也 。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 。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 。” 。
这里,谈到了“诗”,谈到了“声”,也谈到了‘密咏恬吟’沈德潜先生寿命97岁,养生之道也在一个“节”字 。
古文朗读方法有哪些 古人谈读书语音朗读

文章插图


我们随着时间线,继续往前推 。
宋代大儒·朱熹(1130-1200年)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 。”
看,这里也谈到了“涵泳”、还谈到了“微吟” 。
宋代诗人杨万里(1127-1206)在《舟中排闷》中说:“舟中一日诵一首,诵得遍时应得归 。”
宋代诗人陆游(1125-1210年)在《浮生》中说“横陈粝饭侧,朗诵短檠前 。”就是说陆游粗茶淡饭,经常晚上在油灯下读书朗诵 。可见“诵”深入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研习诗文的方式 。
古文朗读方法有哪些 古人谈读书语音朗读

文章插图


【古文朗读方法有哪些 古人谈读书语音朗读】好,我们随着时间线,继续再往前推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勰(约465年—约521年)在《文心雕龙》谈到“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
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224年-263年)在其《声无哀乐论》中说到“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切哀言 。言比成诗,声比成音 。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 。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 。”
古文朗读方法有哪些 古人谈读书语音朗读

文章插图


汉代经学大师郑玄(127年-200年)在他的《周礼注》中有他对“诵”的解释:“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倍文”就是背书,就是约等于普通的说话 。而“诵”要以声节之,这就强调了“诵”要有节奏 。节奏是因为格律之美,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 。与前文江南老名士”沈德潜(1673-1769年)说的静气按节 。皆一个用意 。
古文朗读方法有哪些 古人谈读书语音朗读

文章插图


我们再把视角回到最开始 。
《孟子》云:“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尚书·虞书·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