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黄河行】壶口孟门行( 二 )


壶口瀑布|【黄河行】壶口孟门行】有研究者说,在壶口,洪水期里黄河最大流量可超每秒一万立方米,在那种情况下,壶口“水底冒烟”的景象也会随之消失。平常的时候,每秒2000立方米的流量或再大些,人们看到的各种景象也就随之出现。曾有采访人员从内蒙古包头出发,一直去到河南郑州附近的桃花峪黄河中下游分界处,说黄河确乎变“清”了,但在一般情况下,从托克托河口镇后,黄河还是黄颜色居多。也有人调查分析,在非汛期内,80%的黄河段落还是比较清的,这与近年来水土保持、还林还草有很大关系。
壶口很壮观,其地质形成和水流形成举世无双。但它所显示的黄色水雾,也会有河沙带来的隐忧。黄河生态的优化不只在黄河干流上,黄河有13条大的一级支流,哪条支流的流域生态建设跟不上去,都会拖累黄河。黄河上游有湟水、白河和黑河、洮河、清水河、大黑河;中游有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和泾河、沁河、洛河;下游还有金堤河、大汶河。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从东汉到唐中叶就开始显现,在公元530年前后加剧,这同气候周期变化和此期间相对的过度开发有关。从目前来看,由于这些年的努力,水沙比率逐步平衡。
秦晋大峡谷是一个断裂带,从内蒙古清水河县的喇嘛湾到托克托河口镇再到壶口之南的龙门,700公里长的峡谷,两岸山崖有很多高出水面近百米,河道宽度一般在三四百米,在壶口骤然缩为40米,居高临下,也就出现了落差巨大的壶口瀑布。“水底冒烟”其实是自然“涮沙”功能造成的。水出龙门,河面开始开阔,但从此以后,滞沙河段也多了起来。这秦晋大峡谷似乎还缺少水沙调节设施,如此毫无阻拦地任泥沙任性地冲到下游去,毕竟有些问题。
壶口瀑布的存在很古老。《尚书·禹贡》就有“既载壶口”,并指明在梁与岐。郦道元的《水经注》没有明确提到壶口在哪儿,但对在壶口之南5公里的孟门有大段描述。
孟门与壶口的地质和地貌有明显差别。孟门并无今天壶口的生成条件和地质条件。孟门的称呼与壶口的称谓一样,是一个象形的地名,如吕梁柳林有孟门,河南辉县也有孟门,山西上党也有壶口,皆由地形山形得名。门之为孟,并不是有哪个姓孟的人曾住那里。古有记载,“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也就是说,在大禹传说里,孟门是先于龙门开凿、先于吕梁治理的第一处河门,它既不是龙门也不是后来的壶口,是位于壶口其下的一个险要的河关。
对于孟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魏汲冢书《穆天子传》中也有“北登孟门,九河之隥”,隥即天石道。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里更有生动准确的描述:“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他也认为,孟门是上口,龙门是下口,很多碛口是中间连续不断的“门”与“口”。古孟门津在哪里?从陕北对应的洛川角度去看,应在东南20华里;从吉县县城来看,在西南山。孟门山在壶口“十里龙槽”的下游,所谓黄河经屈县故城西,过风山,80里后到孟门山。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