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艺术走上“云端” , 探索展陈和保护方式
云冈石窟的第十二窟内有数十件乐伎、乐器雕刻 , 有“音乐窟”的美誉 , 广受国内外各界的关注 。
浙江大学与云冈石窟研究院合作 , 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音乐窟”进行高保真三维数字化数据采集 , 再用3D打印技术 , 1∶1精准复制 , 让“音乐窟”成功“分身” , 生动“再现” 。 同时 , 创新性地采用积木式的复制、组装方式 , 方便运输、移动、组装 , 让“音乐窟”真正能“动起来、走出去” 。
云冈石窟以洞窟数字化为基础 , 对典型洞窟数字化建模与三维信息系统构建项目、数字化采集项目等先后实施完成 。 目前 , 云冈研究院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 , 利用3D打印技术 , 已成功完成对第三、第十二、第十八窟的等比例复制 。 其中第三、第十八窟的复制窟分别放置在山东青岛文化传媒广场和北京建筑大学 , 成为云冈对外宣传的地标建筑;第十二窟实现了可拆装和运输 , 目前已完成浙江大学、上海宝龙美术馆两站展览 , 今年将在深圳展出 。
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宁波介绍:“云冈石窟的分体3D打印、积木式安装 , 开创了超大体量文物等大比例复制的世界先例 , 在探索将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可移动展示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为云冈石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
在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展厅 , 戴上VR体验设备 , 一座座石窟、一尊尊雕像真实地呈现在游客眼前 , 让人们感受到数字云冈石窟的恢弘和精彩 。
同时 , 发挥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传承中的优势 , 云冈石窟运用VR、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 , 让文化遗产从现场延伸到了线上 , 历经千年的石窟艺术走上“云端”、走向世界 。 原本不可移动的石窟艺术在数字化时代 , 以“年轻”的呈现方式“活起来、动起来” 。
“云冈石窟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 , 在文物保护和展示上深入地延伸、拓展 。 ”张焯认为 , “不但对云冈石窟的保护起到了‘抗衰老’作用 , 也让云冈石窟真正‘活起来、走出去’ 。 ”
发展“云冈学” , 推动相关研究纵深发展
在云冈研究院的图书馆 , 陈列着一套“大书”——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 。 这部历时7年编撰的巨著广泛吸收中外造像艺术精华 , 代表着国内对云冈石窟研究的最高水平 。 “这套书对云冈石窟研究的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已经居于领先地位 , 是走进云冈、认知云冈、研究云冈的一部‘宝典’ 。 ”参与编撰的张焯介绍 。
近年来 , 云冈石窟研究院在文物、考古、建筑、历史及维修保护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有步骤地开展了全方位研究 , 并陆续出版了《云冈石窟编年史》《云冈石窟辞典》等多部著作 , 推动云冈石窟的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 为云冈石窟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技术|《自驾游路书编制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数字化|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 张焯|数字化技术助力文物保护与研究 云冈石窟“云”上游
- 张焯|云冈石窟“云”上游(解码·文化数字化)
- 数字化|河南温县子夏公园激光水秀,领略不一样的太极文化!
- 宣传|黑河:旅游服务数字化 精品线路酷今夏
- 数字化|全民拍征集丨我的职业有点新
- 数字化|甘肃推进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 搭文化遗产领域跨界交流平台
- 数字化|文物数字化缓解课后服务资源不足
- 未来|人民日报新闻总台齐报道,数字化文保全新探索成果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