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黄河边上的收麦人家 为晒麦子夜宿麦田

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北郊,有一座主桥近500米长的黄河大桥,桥下湍湍黄河水流过,芦苇、树林、麦田、大坝、村落,从南往北依次呈现。在桥下,黄河防护林以外、大坝以内的区域正是一片麦田。6月12日,正是当地麦收时节,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随风摇摆,层层麦浪舒展开来。麦田里,收割机正在作业,收割完的村民在边上晒起了麦子,还有的村民正在等待收割机来收割自家麦田。
新京报|黄河边上的收麦人家 为晒麦子夜宿麦田
文章插图
济南正在收割的麦田,不远处就是黄河大桥。新京报采访人员 耿子叶 摄
晒麦人夜宿麦田
退休职工老曹的5亩麦地就在这黄河滩涂上,他凌晨6点就骑电动车翻过大坝,来找联合收割机,直到9点才联系到本庄上的一个农机手,双方将割麦的时间定在中午12点。“小伙子说12点来地里割麦子,我就骑车回去,又眯了会儿。”下午1点时,老曹家的麦子收了过半。
新京报|黄河边上的收麦人家 为晒麦子夜宿麦田
文章插图
老曹在看联合收割机收自家的麦子。赵利新 摄
王楼庄村民张家大娘听说地里有收割机,刚割完一块地,又骑着三轮车赶来收黄河边上的。张家大娘种了7亩地,但并不在一块地上,黄河边上有1亩地,“听说来机器了,就赶快来这排队等着收割机。”张家大娘就排在老曹后边。
新京报|黄河边上的收麦人家 为晒麦子夜宿麦田
文章插图
张家大娘过来排队等收割机。新京报采访人员 耿子叶 摄
正午的阳光灼热,土地都晒得发烫,滚滚的热浪,让人胸口有些沉闷。村民钊宪春却不在乎这个,她想趁着天好晒晒麦子。麦子怕被雨淋,晒干了的麦子一斤能多卖几毛钱。今年60岁的钊宪春和老伴商量,要费点力气晒一晒麦子,再装上袋子存在家里,等价格再涨一涨多赚点钱。
一块木板做成的耙子,钊宪春用来翻麦子很好使。被耙子翻过的麦子,有了很好看的纹路,钊宪春告诉采访人员,翻麦子也没什么讲究,就是让下边晒不到的麦子翻上来,这样晾晒更加均匀。刚打下来的麦子,多少还是带些水分,钊宪春打算把这些麦子晒两天,晚上就把麦子摊这,自己和老伴回家吃了饭,再开车过来,夜里就在车里睡。
这些是钊宪春上午刚收完的9亩多小麦,摊在麦田的小路边,薄薄一层大约有30多米长,翻一遍得用半个小时。当天的烈日骄阳非常适合晒麦子,但翻一遍小麦后,钊宪春就出了满头大汗。放下耙子,拿起路边上准备的超大水瓶,喝了几大口水,还好路边的防护林给钊宪春提供了些许阴凉。
新京报|黄河边上的收麦人家 为晒麦子夜宿麦田
文章插图
钊宪春在路边晾晒小麦。新京报采访人员 耿子叶 摄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