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区|加拿大的步道和徒步文化

居民区|加拿大的步道和徒步文化
文章图片

加拿大是个地广人稀、自然风光秀丽且地理特点丰富的国家 , 被全球徒步爱好者公认为“步道王国”、“徒步天堂” ,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及周边更被许多当地“步道发烧友”执着地认定为“徒步文化发祥地” 。
宽泛地说 , 几乎可以认为“大温人人都是徒步文化参与者” , 因为几乎每个社区附近都有可徒步前往的步道 , 公休时换上便鞋、牵着自家爱犬 , 花上不到一小时 , 就能在自家周围步行可及的范围享受一次“步道行走”的轻松 。 如笔者所居住的素里市号称“公园之城” , 全市拥有5600英亩公园和15块高尔夫球场 , 几乎每个社区公园都有专门规划的步道 , 这些步道一般穿过人迹罕至的树林、山丘 , 沿途有明显的路标和其它指示标志 , 典型植物品种 , 以及可能遇到野生动物、意外危险的提示 。 既然是“步”道 , 自然十分狭窄 , 不但汽车肯定不能通行 , 有些步道甚至连越野自行车也无法通过 。
加拿大地广人稀 , 面积比中国还大一些 , 人口却仅比区区一个上海市稍多 , 出了几座大都市的市中心 , 即便叫做“市区”也没多少人 , 体现在“徒步文化”方面也别具特色:首先是“装备齐全” , 附近一些热衷“宅边徒步”的老外出门散步不但换上专门的衣服和鞋 , 还特意穿上反光背心 , 有的还在胳膊上绑着指示灯和计步器 , 这可不是小题大做——这里是高纬度 , 一年中倒有半年时间天黑很早 , 因为车少人稀司机都比较“野” , 没有这些能发光和反光的装置 , 不小心被车撞了对谁都不好 , 而且虽然加拿大犯罪率不算很高 , 月黑风高一个人在外转悠 , 也是小心无大错 。 加拿大住独门独院住宅的多 , 养狗的也多 , 不少人“宅边徒步”标配一只甚至几只狗 , 笔者一位邻居自嘲“与其说遛狗 , 还不如说跟狗互相壮胆” 。
“人稀”并非仅指“稀少” , 也包含“稀罕”之意 , 有一年父母来探亲 , 饭后陪他们出去散步 , 因是夏季 , 天黑很晚 , 刚转出街口 , 便见马路斜对面约莫离着六七十米 , 有个白人彪形大汉 , 带着个半大孩子 , 牵着两只毛茸茸的大狗 , 对着我们热情招手、打招呼 , 父母以为是我们熟人 , 其实根本不认识——这种“自来熟”是加拿大独特“宅边徒步”文化的鲜明特色 , 其含义约莫是“对面总算来了个同类 , 多让人高兴啊” , 等由此类 。
人既然少 , 别的野生动物自然就多了 , 很多人都津津乐道加拿大“看三文鱼洄游”、“野外撞见麋鹿群”的乐趣 , 其实如果不挑剔“风景优美” , 这两样加拿大独有的景致 , 是可以在“宅边徒步”时领略的 。 比如我家吧 , 位于大温哥华都会区的外围 , 按中国大城市的标准算是“近郊居民区” , 但后院几米外就是一条有三文鱼洄游的小河(虽然每年鱼季也只有“小鱼三两条”而已 , 但的确看得见) , 而河对岸就是我所在市镇绝无仅有的一块麋鹿栖息地 , 这群如假包换的野生麋鹿就在四块新兴住宅区、三个公园和一所小学的包围中安居乐业了好几代 , 两条步道穿过其栖息区 , 它们也不以为意 。 不过想在“宅边徒步”时撞见它们很难(真不知道巴掌大的栖息地它们是怎么躲的) , 但它们“撞”你却很容易——它们有时会扶老携幼地昂然横穿马路(反正也没几辆车) , 到居民区来溜达 , 有一次还径直深入小区腹内 , 慢悠悠从我家门口“徒步”而去 , 惹得当时还上幼儿园的我儿子指着为首那头大鹿惊呼“马、马” , 上演了一出“当代指鹿为马”的笑话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