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沂蒙儿女书写新荣光

一大早 , 61岁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村民褚洪秀就会赶往不远处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 开启一天的群演生活 。 “村里人差不多都在这里当过群众演员 。 ”已在多部影视剧中出过镜的褚洪秀说 。
地处沂蒙山区的沂南县是一片红色热土 。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 , 沂南县发展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乡村旅游 。 2008年 , 沂南县在常山庄村建立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 经过10多年发展 , 基地已成为集影视拍摄、红色旅游、红色研学、观光休闲于一体的4A级文化生态旅游区 , 吸纳景区周围村庄的660多人就业 。
岸堤镇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内 , 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开得正艳 。 前些天 , 朱家林蚕宝宝家庭农场开园采摘桑葚 , 到村民陈林庆的店里品尝“地锅鸡”的游客络绎不绝 。 从2016年开始 , 沂南县投资1.2亿元对朱家林进行改造 , 在保护好传统风貌的同时 , 加入现代元素发展生态旅游 。 如今 , 朱家林综合体内的主题民宿、田园客厅、创客公寓等相继投入使用 , 18个创客团队进驻创业 , 招引落地产业项目21个 , 总投资达16.9亿元 。
《沂蒙山小调》唱出了沂蒙山的好风光 , 也唱红了它的诞生地——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 。 2011年 , 天蒙山旅游区把这里打造成综合型人文生态旅游区 , 恢复了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的村落场景 , 建成了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 。
白石屋村风光独特 , 但在开发前 , 这里交通闭塞 , 游客稀少 。 景区开发后 , 移居山下的村民把670亩板栗林全部流转给景区 , 村民除了在景区就业外 , 其余的搞民宿、办餐馆、开超市 , 忙得不亦乐乎 。
“我十几岁的时候 , 就是推着这样的小推车往前线运送粮食的 。 为了躲避敌人的轰炸 , 只能夜间走路 , 一夜要赶近百里路……”近日 , 在位于临沭县的红色朱村旅游区沂蒙支前馆里 , 92岁的老支前王克昌向来自曹庄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讲述着战争年代的故事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 临沭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 近年来 , 临沭县朱村深入挖掘红色传统和历史文化 , 打造了红色朱村旅游景区 , 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 目前 , 村里正完善各项旅游设施 , 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区 。
手机成为新农具 , 直播成为新农活 。 眼下 , 随着樱桃、油桃等时令水果陆续上市 , 从事果品电商的蒙阴县野店镇北晏子村村民牛庆花也到了“农忙季” 。 从去年开始 , 牛庆花开始从传统电商向直播电商转型 , 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售卖蒙阴特产 , 把蒙阴蜜桃的授粉、套袋、采摘等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 , 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蜜桃产业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