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精致露营带火端午假期 会成为城市旅游消费下个“风口”吗?( 三 )


另外一家“微光营地”负责人则属于后者 , 既不是露营达人 , 也没有强烈的户外教育输出意愿 , 仅仅是凭借商人的感知力 , 精准地抓住了市场需求——这条赛道的底层逻辑是主力消费客群变化带来的近郊游趋势 。
“微光营地”对准的是新手客群 。 体验一次露营 , 只需付34元/人的场地费 , 即可进场租设备 , 168元包含一顶牧高笛的天幕加一张蛋卷桌和三把椅子 , 如果过夜 , 只需要另补60元加一顶帐篷 。 在扎堆的商业营地中 , 价格“亲民” 。
营地负责人也并不避讳设备全为国产产品 , 他认为这既能降低运营成本 , 也避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
还没来得及真正普及 , 国内营地就已开“卷” 。 但眼下的情况是 , 营地质量参差 , 体验感差异巨大 。 反过来 , 多数消费者的习惯也还在养成中 , 并不在意所谓的纯粹、规则 , 以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
露营爱好者林芸对比说 , 在北欧 , 成熟的营地有接入性饮用水、用水用电一应俱全 , 方便、人性化 , 国内的营地更像是为了让人“放风”而设置的简易场地 , 软硬件设施“根本没法比” 。
同时 , 不少参与者甚至还缺乏基本的规则意识 。 比如 , 在营地放飞自我 , 喝酒、大声唱歌到凌晨1点等等 。
新露营者也很少听说LNT(Leave no Trace , 无痕山林)七大原则 , 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不在意——有露营者嫌营地垃圾处理区域太远 , 随手点开平台软件就下单一只塑料垃圾桶 , 用后弃之 。
户外“试验场”
不可否认的是 , 很多人来体验露营就是“换个地方吃饭” , 或者“换种方式游戏” 。 如某平台最近联合各大营地推出“露营季”活动 , 第一句话就是“露营是成年人的过家家 。 ”
对许多人而言 , 免费的公园绿地就已经很“香”了 。 “五一”期间 , 各大城市公园长满帐篷 , “一个飞盘甩出去 , 可以击中三顶(帐篷)” 。
但无论如何 , 城市露营的出现 , 总归是为钢筋水泥的城市增添了几分趣味 , 丰富了人们的户外生活方式 , 也对公园绿地提供了功能补充 。 公园不再空有一张“绿皮” , 把人留下来 , 就有了“灵魂” 。
当然 , 对于新兴的城市露营来说 , 没有必要照搬规则 , 本土化本身就是一个重构规则的过程 , 需要相互教育 。 对运营者而言 , 更关注如何找到一种更符合实际的路径 , 让露营这门生意更可持续 。
在微光营地 , 经营者为新手爸妈搭起简易游乐装置 , 方便“遛娃” , 又为结伴而来的三五好友装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机麻” 。 功能叠加下 , 一个“露营主题公园”的轮廓悄然显现 。
在丸露营 , 孩子们在高楼环抱中感受着从湖面吹来的微风 , 一边听谭天分享“中国户外达人”徐霞客、李时珍、唐三藏和李白的故事 , 一边学习户外技能 , 从抓小鸡开始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