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珠峰名利场:有些“登顶”或许只能叫做另一种“送达”( 四 )


徐父特别声称“从没想过让她走这条路 , 登山就是玩 。 国家没有登山口的职业 , 登山也不能为女儿高考加分 。 ”“她要玩 , 我就支持 , 就是告诉她怎么玩也要玩出个名堂 , 玩什么都要玩出说法 。 ”
徐家父女的确“玩出了说法 。 ”——创造了“中国从南坡登顶世界之巅年龄最小的女生”的纪录 。

至于这次 , 她是怎么“玩成功的” , 除了几张女儿一人在途中和登顶后的影像 , 徐父并未给出更多具有证实力细节 。
相反 , 他说女儿的“行李也就十来斤”让人疑惑 。 显然 , “经历了10小时的艰难跋涉后成功登顶 , 再从7950米冲顶再回到5530米的高度 , 女儿在极高海拔行走了32小时未合眼……”仅靠这十来斤的行李是不可能的 。
众所周知 , 所有珠峰的攀登者 , 无一不是依靠强大的支持团队完成登顶 。 在现在已经是动辄六七十万的费用中 , 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用来保障“冲击顶峰” 。 这里面一般会包括不少于两名夏尔巴向导 。 除了全身保暖防护的衣装 , 包括氧气瓶、登山绳、登山靴、导航设备、通讯设备、冰镐雪橇等装备和食物更是“一个也不能少” 。
当然 , 网友们的种种分析并非是在贬低“创造纪录”的挑战者 。 只是 , 过于强调个体的“非凡”而有意无意地回避支持团队的重大作用 , 不免让人对徐父不计名利“云淡风轻”似的登峰初衷及相关表白产生“应激反应” 。
媒体注意到 , 在所有“成功登顶”报道中 , 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早前他们“众筹50万”的举止引发的“轰动效应” 。
其实 , 在登山圈中 , 那些“被抬上去”的传闻从未消失过 。 更有甚者 , 有人说 , 有一种“登顶”其实只能叫做“送达”……


5


有钱不一定能使鬼推磨 ,
但钱可以让夏尔巴人扛你上珠峰 。
征服珠峰本是勇敢者的游戏 , 现在已经成为有钱人的游戏 。 这当中 , 挑战者的无畏值得称颂 , 救援者的大爱值得敬重 。 而那些号称不为名利的炒作、心计与薄情只能让人鄙视 , 令珠峰蒙尘 。
有一则经久不散的传言:万科地产的老板王石 , 并不是自己爬上珠峰的 。
对此 , 王石曾经回应:“别说把我抬上去了 , 在8000米的地方人倒毙了 , 尸体你拽都拽不下来” 。

张伟回忆登山的王石时说 , 王石登山那年59岁 , 但是表现出来的体力比三四十岁的人都强 。 他不需要特殊照顾(不需要额外的氧气、多配的夏尔巴) 。 张伟甚至动情地说 , 在山上 , 王石是一个让人钦佩的人 。
这段傲人的经历 , 王石后来将其写在《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四十年》一书里 。
2003年5月22日 , 王石第一次攀登珠峰 , 一共有8个队员 , 王石被分在B组 。 考虑到年龄 , 王石被特别优待 , 配备了两名高山向导 , 多带了一瓶氧气 。 也因为多带了一瓶氧气 , 所以王石的氧气流量就开得大一些 。 后来因为有队员受伤 , 另一瓶氧气带走 。 在海拔8700米的时候 , 王石的氧气用完 , 后来还是向导帮他捡到一瓶有三分之一剩余的氧气瓶 , 才脱离了危险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