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一鹅多用 浙江象山打造共富新招“鹅稻共作”

中新网宁波6月2日电(林波 郁晶莹)漠漠水田飞白鹭 , 阴阴夏木啭黄鹂 , 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里海荷塘田园综合体的青青新苗中 , 大白鹅的身影若隐若现 , 一派田园好风光 。
这是该县打造的“鹅稻共作”中的一幕 。
从走南闯北的东西部“协作鹅”到身经百战的“共富鹅” , 象山县频频研究“一鹅多用” , 打造共富新招 , 发挥大白鹅的最大应用 。
白鹅养殖是象山优势产业之一 , 因其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经济性状优而闻名中国 。
目前 , 象山县种鹅存栏50万羽 , 年销售苗鹅1000万羽 , 全产业链年产值达5.6亿元(人民币 , 下同) 。
近年来 , 象山县立足白鹅产业优势 , 创新探索“白鹅协作”模式 , 北上、南下、西进 , 带动13个省份的2000余户低收入农户走上共富路 。
在一只只象山大白鹅“走出去”的同时 , 象山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 通过“一鹅多用” , 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
以橘树下养大白鹅为例 , 象山县与宁波市农科院合作 , 因地制宜让象山“红美人”柑橘和象山白鹅两大产业有机结合 , 探索“橘树+”立体种养生态循环模式 , 更好地拓展空间、利用资源 , 提高生产者的综合效益 。
模式|一鹅多用 浙江象山打造共富新招“鹅稻共作”
文章图片

稻田里的象山大白鹅(资料图) 。黄黎娟 摄
据象山文杰大白鹅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文杰介绍 , 橘树下养的象山大白鹅 , 70多天就能长到4.5公斤 , 在市场上至少能卖24元/公斤 , “除去鹅苗和一些饲料成本 , 两个月养一只鹅能带来50元的利润 。 ”
“今年我的水稻田里养了500只象山大白鹅 , 能够带来两万多元的收入 , 明年打算再多养一些 。 ”据里海荷塘田园综合体负责人朱文荣介绍 , “鹅稻共作”是指水稻收割后 , 在水稻田的空档期里放养大白鹅进行稻—鹅生态循环养殖 。
据介绍 , 稻田的青草可以给大白鹅提供饲料 , 而大白鹅产生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 , 不仅减少了肥料成本 , 还增加了土壤肥力 , 提高了水稻田的单亩收益 , 可谓一举多得 。
朱文荣说:“这样生产出来的大米、鹅肉、鹅蛋也相当优质 , 深受消费者青睐 。 ”
2021年 , 朱文荣开始试验“鹅稻共作”的生产模式 。 虽然仅试验了一年 , 但他已尝到“鹅稻共作”带来的“甜头” 。
按照象山大白鹅平均70多天的生长周期 , 稻田一年的空档期可以养2批 。 如果每亩田养30只鹅 , 鹅苗成本20元/只 , 其他成本30元/只 , 一只鹅可以卖90元左右 。
“除去成本后每亩地一年净赚约2400元 , 这还没算上因养鹅而节省下来的稻田除草、施肥的成本 , 水稻田的单亩收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 ”朱文荣直言 , 生态循环养殖的模式 , 不仅在经济上获利 , 也能让稻田可持续发展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