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四川如何着力?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定位
●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改革高地
●全国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样板
●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空间格局
●以重庆主城和成都双核为驱动
●以成渝古道、长江上游、成绵乐三条旅游带为串联
●以“五横五纵”多条旅游支线为骨架
●串接生态旅游大环线
●推动大峨眉—大熊猫生态文化、古蜀文化与嘉陵山水休闲等七个特色旅游区合作联动发展
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吴梦琳
近日 ,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 , 明确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3个定位——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改革高地、全国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样板、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
对标《规划》 , 四川有哪些基础优势?接下来将从哪些方面重点着力?采访人员采访了《规划》编制组成员、征求意见专家组成员 。
亮点突出明确“巴蜀文化特色”
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陈胜容是《规划》编制小组成员之一 。 陈胜容告诉采访人员 , 编制组工作于2020年底启动 , 她主要参与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南线区域的实地调研、专家咨询论证会 , 以及部分章节的编写 。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 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一项重要内容 。 《纲要》提出 , 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 讲好巴蜀故事 , 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 ”陈胜容表示 ,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背景下 , 《规划》基于覆盖川渝全境的自然人文资源廊道脉络 , 以走廊为概念 , 突破既有行政区划边界 , 实施区域文化和旅游协同联动、统筹共建 , 是在跨区域范围内对文化旅游资源和市场进行协同优化发展的重要探索 。
陈胜容表示 , 《规划》将从顶层设计上促进两地文旅发展的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和市场共享 , 使巴蜀文化旅游的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和区域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得到强化和提高 。
四川大学教授、《规划》征求意见专家组成员杨振之认为 , 《规划》的一大亮点是在顶层设计中明确“巴蜀文化特色” , 在落地实施中应当紧紧围绕这一大重点 。
如何着力以“双核”带动其他区域发力
根据《规划》 ,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将构建“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的空间格局 , 即以重庆主城和成都双核为驱动 , 以成渝古道、长江上游、成绵乐三条旅游带为串联 , 以“五横五纵”多条旅游支线为骨架 , 串接生态旅游大环线 , 推动大峨眉—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古蜀文化与嘉陵山水休闲旅游协同发展区等七个特色旅游区合作联动发展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