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打卡博物馆成年轻人新潮流( 二 )


初中毕业那年 , 赵津慧和家人去西安旅游 , 去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从那时起 , 她对博物馆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 。 上大学以后 , 她几乎每个月都会去一次博物馆 。 “辽宁博物馆的‘又见红山’‘又见大唐’、书画作品展、鼻烟壶主题展、唐宋八大家主题展 , 只要有新的展出 , 我基本都会去看 。 ”最近的一次是书画主题展 , 看着满眼古代名家的俊逸书法、妙笔丹青 , 小时候上过的书法和国画课在她脑海里被点燃 , “当年老师说的飘逸、穷尽的笔力 , 我忽然一下就看懂了 。 ”
陈宇龙也是个博物馆迷 , 大概一个月就得去一趟博物馆 。 高二那年去南京 , 六朝博物馆是他的首发站 。 今年他即将毕业 , 这几年中 , 他去过南京4次 , 每次都是为了打卡博物馆 , 光是南京博物院他就去过两次 。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 , 49.50%受访者遇到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展出时会去博物馆 , 48.39%受访者去旅游时把当地著名的博物馆列为旅游的一站 , 42.14%在朋友或同学叫自己一起去时前往博物馆 , 33.37%在媒体平台看到相关的节目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推荐会被“种草” , 28.13%会在父母的带领下前往博物馆 , 27.02%在学校组织下集体参观 。
上海市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观察发现 , 正常运行情况下 , 国内博物馆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 不少年轻人把上海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或艺术展馆作为来上海游玩的一项打卡点 。 “近年来 , 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日益高涨 , 这背后实际上是反应出人们精神文化的追求变高了 , 很多博物馆爱好者也会慕名来参观 。 ”在何鑫看来 , “博物馆正在成为集娱乐休闲、文化科教于一体的空间 。 ”他还发现“带着问题参观的人变多了” 。 不少观众选择租用馆内的讲解器 , 或者跟随手机端的讲解指引参观 。 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参观方式 , 也恰恰说明人们的参观需求变得专业化、精细化了 。
互动体验 , 吸引年轻人的新亮点
点击进入小程序 , 武林门派“粤龙门”的“门规”映入眼帘——“师父”在广东省博物馆的特定展厅标记了含有“龙”元素的文物 , “弟子”们需要找到这些文物 , 并拍摄上传 , 才能从“寻龙小白” , 修炼成“寻龙大师” 。
这不是哪个武林帮派的“秘密任务” , 而是暨南大学“全景故事会”团队为广东省博物馆设计的互动小游戏 。 到暨南大学读研后 , 项晗加入了这支团队 , 开始从一个博物馆爱好者 , 变成了一个传播者 。
“故宫博物院有藏品186万多件 , 云藏品大约8.3万件 , 而为人们所熟知的 , 更是冰山一角 。 大部分文物缺乏一定的话题性和传播力 , 公众认知还有较大空白 , 了解途径也比较有限 。 ”项晗的导师和初创团队的师兄师姐希望为打破博物馆的这一困境作出努力 , 用自己的专业给博物馆及藏品的传播注入活力 。 “其中博物馆数字化是重要的一部分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