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力|95后文学|再听涛声依旧(散文)

中铁六局交通公司 白 澜 (25岁)
近两年的疫情打乱了许多人“行万里路”的计划 , 我也是在翻看曾经的照片时才得以回忆疫情之前的世界 , 一张曾拍摄于山东灵山岛的照片——老人与海 , 勾起了我的记忆 。
灵山岛 , 未雨先云 , 若有灵焉 。 那是一座距离青岛仅10.5公里且未被过度开发过的小岛 , 我当时选择去灵山岛旅行只是出于好奇 , 在陆地上行走惯了的人对于海域的“航行”是兴奋的 。 从青岛黄岛区出发 , 汽船喧闹的马达声伴随尾部扬起的白色波浪通畅无阻 , 蓝色汪洋与天空连成一片 , 在令人眩晕的晃荡中 , 仿佛能清晰地感觉到海平面的弧度 , 若是从上空俯视 , 我该是如同一颗流星 , 正缓慢又准确地从繁华之地朝着一处四面环海的孤僻所在飞驰而去吧 。
海岛的天气变幻莫测 , 登陆时还晴空万里 , 只一会儿的工夫却又阴了下来 , 临近黄昏的时候 , 我独自漫步到海边 , 这是一片未被开发过的海 , 与以往去过的景点不同 , 它野蛮而朴素 , 没有洁白细腻的沙滩 , 没有穿着鲜艳衣物拍照的游客 , 取而代之的是原始的石滩和铺在石滩上大堆的银鱼干 , 它是岛民们赖以生存的“希望的田野” , 它的全部意义只关乎生存 。 乌云沉沉地压下来 , 阴风怒号 , 海水已变为墨色 , 像一锅即将要烧开的水压抑着最后的愤怒 , 一浪又一浪地拍打着礁石掀起狂澜 。 我站在那里 , 总觉得海水深处如同藏匿着什么妖怪 , 探出身子沿着海岸就要爬上来 , 只待握住我的脚踝把我一同卷入 , 它离我越来越近 , 要涨潮了 。
耳畔怒吼的涛声和呼啸的风声不断 , 满目苍凉 , 恐惧使我连忙后退 。 人在宏大的事物面前容易感受到自身的渺小 , 这种虚弱感使我恐慌 , 年幼时第一次目睹星空的时候有过同样的感受 , 那时我还未曾经事 , 但仍会在繁星的注视下急忙躲进祖母的怀抱 。 敬畏伟力是人的本能 , 笛卡尔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 ”我们一直都明白在真正的自然面前生命是脆弱又无常的 , 人之于山川湖海 , 之于亘古的时间 , 如一叶孤舟 , 如水滴入海 。 面朝此景我才终于体会到了古人所说的“天高地迥 ,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 识盈虚之有数 。 ”所蕴含的深意 。
正在感慨之际 , 一个浑身精瘦黝黑的老人打破了我悲凉的心境 , 我猜他是经历过海上风浪的民间水手 , 只见他冷静又熟练地撑着一艘木船朝风浪深处摇去 , 他应该是想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安顿布好的渔网 。 我望着他瘦弱却坚毅的背影慢慢融入这本令我感到恐惧的画面中 。 西边尽头处远远能望到青岛 , 那边是阳光普照的光景 , 金色的楼宇和霞光与东边阴沉的天空巧妙交接在一起 , 仿若是海市蜃楼一般 , 那老人仍在奋力前行 , 我在他身后用手机迅速拍摄下了这令人震撼的 “老人与海”一幕 , 想象着靠海吃海的渔民世代与喜怒无常的汪洋斗智斗勇 , 他们探索天气规律 , 掌握出海技巧 , 脚踏风险与机遇 , 保有勇气和敬畏 , 在一片蓝海中开拓生机与希望 , 想必这是人们用无数生命代价探索出的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 而这正是人类的伟大之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在不可为处尽力而为 , 伟力固然不可抗拒 , 但我们从未停下探索和前行的脚步 , 因此才有了深海的“蛟龙”和太空的“天宫”……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