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困在皮村的北漂客:疫情下,打工人没了工地活( 五 )


2005年 , 刚大学毕业的沈金花和同为北京工友之家的志愿者们共同创办了皮村同心实验学校 , 自己担任学校校长 , 学校招生主要面向皮村的打工者子女 。 高峰时期 , 学校生源数达到了800人 , 但从2013年 , 生源人数开始每况愈下 。
沈金花表示:“2013年下半年 , 全国开始统一电子学籍 。 北漂农民工的子女如果不在老家上学 , 可能就没办法办理电子学籍 , 这将决定孩子是否可以参加中考 , 而我们这类打工子弟学校又没办法为学生办理北京的电子学籍 。 最终倒逼很多生源回流;2018年的疏解非首都功能影响也很大 , 皮村附近的厨具、有机玻璃工厂等都被搬迁到河北、天津等地 , 现在皮村附近基本没工厂了 。 当就业机会外迁 , 很多家长就带着孩子回老家上学了 。 当时也有学校老师因先生就业的工厂外迁而选择跟随家人离开 。 ”
一直以来 , 同心实验小学的运营处于“灰色地带” 。 2005年建校时 , 沈金花就去做过学校的办学许可证的申请 , 但当时就被驳回 , 此后也一直没通过 。
沈金花介绍 , 最早在2010年时 , 当地社会力量办学科的一位科长就曾召集附近的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开会 , 提到北京要申请成为世界级城市 , 即使已经拥有办学许可证的打工子弟学校 , 也要做好许可证到期后不再续的准备 , 学校最晚关停期限将是2020年 。 也是在那时 , 沈金花就知道关停一刻终将到来 。
沈金花提供的数据显示 , 从2005年-2020年 , 北京流动儿童学校从500余所降至不足100所 。
当关停真正到来那一刻 , 她还是有诸多不舍 。 “面对突然的关停 , 老师们需要处理离别情绪与工作变动 。 2020年协助完孩子完成新学校环境的适应后 , 五位老师中有三位老师陆续离开去了培训机构或幼儿园 。 ”
下一步该怎么办?有人劝说她做处在风口上的托育机构 , 也有人劝说直接原地解散 , 各自谋生 。
此前 , 同心实验小学主要扮演两方面角色 , 一是提供学校基础教育 , 二是为周末的公益活动及免费社区教育课程提供场地、人力 。 两方面的成本基本由学生学费承担 。
沈金花表示:“没了基础教育部分 , 意味着接下来所有的公益课程都没有了资金来源 。 作为一家公益组织 , 我们想把教育这件事继续做下去 , 也拥有着很多外部社会资源以及愿意一起走下去的老师 。 当时压力真的特别大 , 不知道该如何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 ”
2021年 , 沈金花开始探索将周末的社区教育课程扩展至每天 , 形成一个儿童友好的社区公益教育空间 , 由学校老师和固定的志愿者为放学后或周末的孩子提供厨艺、图书阅读、设计思维等各类课程 。 各项成本由会员收费制以及公益捐赠来覆盖 。 “来报名参加课程的家长主要有两类 , 一是认为课程丰富 , 能锻炼提升孩子;其次 , 家长完全没有时间管孩子 , 希望孩子有一个安全的地方玩耍、学习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