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人勤茶早

四月 , 应邀去四川泸州市的纳溪区采访 。 所谓采访 , 其实就是访茶 。
纳溪盛产优质茶叶 , 尤以出产早茶闻名遐迩;早茶 , 指的是比人们津津乐道的三月明前茶还早的茶 。 虽是川南丘陵地带 , 海拔并不很高 , 但因地处长江与永宁河之间的开阔地带 , 境内溪流密布 , 形成了水量丰沛、日照充足、温润中和的独特小气候 , 加上大面积的适合茶树生长的酸性红色土壤 , 茶树抽芽和茶农采茶的时间要比其他产茶区早一到两个月 。 一生嗜茶如命的宋代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 , 在畅饮过纳溪茶后将其称为“二月茶” , 并大书“二月茶”三字 , 镌刻于河谷石壁之上 。
古代的纳溪是蛮夷之地 , 僻远闭塞 , 生活苦寒 。 为了生存与繁衍 , 这里的先民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心血、汗水 , 以及创造性的智慧 , 形成了勤劳为本的千年民风和精耕细作的农事传统 。 这一点 , 在茶叶的培育、栽种、采摘、制作等方面体现得尤为充分 。 纳溪茶乃历朝历代的纳贡上品 , 纳溪也因史书记载的“纳贡之溪”而得名 。
四月的纳溪 , 在茶山茶园茶厂茶店 , 到处都能看到劳动者们的身影;特别是茶园中 , 能让人真切感受到茶农们劳作的辛勤与劳动的热情 。 连绵不断的茶山 , 茶树成行成垄 , 随山势起伏有致 , 如图如画;远远望去 , 如同大地的指纹 , 这指纹 , 是精心构建经意勾画的劳动图腾 。 茶园里 , 采茶的人们弯腰低头 , 目不斜视 , 双手指尖在茶树枝尖上快速翻飞 , 采摘一片片黄黄绿绿的嫩芽 。 有年轻的村姑 , 也有年迈的婆婆 , 她们都是一样的神情专注 , 一样的热汗涔涔 。 采茶 , 其实并不像诗中写的歌中唱的那么轻松浪漫 , 而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 。 一天下来 , 累得腰酸背痛 , 手脚僵硬 , 也只能采摘到一斤左右的嫩芽 , 而要制作成一斤茶叶 , 则要五万片嫩芽(五六斤茶芽)做原料——茶农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 茶叶的制作程序更是繁复 , 摘青之后要经过晒青、晾青、炒青、揉捻、初焙、拣剔、复焙等若干工序 , 甘美醇厚的新茶方能成型……真是“谁知杯中茶 , 叶叶皆辛苦”啊!
来茶园观光的人不少 , 一些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参与了采茶的体验 。 这其实也是一种劳动的体验 , 虽是短暂的即兴的 , 但毕竟由此明白了一饭一茶都来之不易的道理 , 知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寄生虫的特征 , 意识到不劳而获是一种耻辱 。
茶 , 是开门七件事之一 ,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但茶文化的根 , 是深埋在茶园的土壤里的 , 茶的精髓应该是茶的生产过程 。 品茶 , 更重要的是了解茶的真味 , 品出生活的滋味 , 劳动的滋味 , 艰辛的滋味 , 而不仅仅是一些人津津乐道的茶道与茶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