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地|保护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坡鹿栖息地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正式设立的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 , 保护面积4269平方公里 , 森林覆盖率达95.85% , 涵盖了海南岛95%以上的原始林和55%以上的天然林 。 拥有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 , 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球性保护意义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 , 属于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 , 拥有全世界独有的动植物种类及种质基因库 , 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 。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众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和海南特有野生动物物种中 , 东方坡鹿(Panolia siamensis , 原名海南坡鹿)仅分布于海南岛 , 是我国特有的热带珍贵、濒危鹿种 , 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猴猕岭区域(前海南猴猕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目前数量最多的完全野放的坡鹿种群 , 为坡鹿提供了宝贵的自然栖息地 , 成为坡鹿种群复壮的关键区域 。
多管齐下抢救式保护 , 种群有效恢复
坡鹿曾广泛分布于海南岛各地 。 在山地外缘广大丘陵平野、沿海台地都有过坡鹿活动的踪迹 。 乐会、安定、陵水等地的地方志都有过对坡鹿的记载 。 然而 , 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坡鹿栖息地丧失 , 坡鹿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坡鹿的捕杀热潮 。
进入20世纪后 , 坡鹿的分布区域范围骤减 。 1950年代初期 , 坡鹿仅分布于屯昌、儋县、白沙、昌江、东方和乐东等6个县、20个公社200平方公里至300平方公里范围内 , 种群数量约500头 。 到1970年代中期 , 坡鹿仅存40余头 , 主要分布于白沙县的邦溪与东方县的大田地区 。 1976年 , 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大田自然保护区和邦溪自然保护区 , 但坡鹿种群数量没有显著增长 。
为拯救濒临灭绝的坡鹿 , 国家林业部于1984年拨款在大田地区对坡鹿的栖息地、生态习性及人工驯化等进行了研究 , 并根据大田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及坡鹿的特性 , 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 包括建立围栏保护的核心区、设立多个食物招引点及人工盐场、火烧更新植被、种植优质牧草、挖掘饮水池、进行疾病调查等 。 坡鹿种群因此也得以恢复和不断发展壮大 。 1988年5月 , 大田地区的坡鹿已经有250余头 , 是建立保护区时的10倍 。 2001年底 , 坡鹿数量达到1012头 。
为了在就地保护的同时扩大栖息地 , 1990年代开始 , 在原国家林业部、海南省林业局、原海南省财税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 着手实施坡鹿迁地保护工程 。 以大田自然保护区为种源基地 , 先后向邦溪保护区、枫木鹿场、甘什岭保护区、文昌保护站、上海野生动物园、东山湖热带野生动物园、金牛岭公园7个点位迁移坡鹿92头 。 截至2001年底 , 7个迁移点已有坡鹿252头 。 2003年起 , 猴猕岭保护区开始接收来自大田保护区的野放坡鹿 。 截至2005年 , 共野放296头 。 坡鹿种群在2008年左右达到巅峰值 , 共有约1800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