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当菜市场开始卖口红( 二 )


这是流量改造的结果 。 村民比建筑师还懂得 , 什么样的城市建筑或景观会火:视觉足够震撼、色彩足够艳丽 。 这算不算建筑学专业的倒退?
盲目网红化更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 要改造一个旧城区 , 设计师必须和当地原住民产生联系 , 了解这个旧城区的过去、当下 , 才能为它设计未来 。
伦敦历史最久的生鲜批发市场史密斯菲尔德市场 , 在本世纪初也尝试过改造 。 最先是政府和地产商合作;然后 , 市场使用者、周围居民也加入进来;最后 , 历史学者、建筑师、遗产保护者、志愿者都参与了改造项目 。
最后的方案 , 没有把生鲜市场改得更宏大壮阔 , 而是在原有的面积上 , 建起当时伦敦市内最大的开放空间 , 延续150年的采买售卖模式 。 市场的护栏柱还被雕刻成拴马桩的模样 , 过去 , 这个市场是马匹交易场所 。
这或许能给当下中国的城市更新提供解题思路 。 在旧建筑、旧城区改造上 , 是不是应该适当放弃对网红流量的追求 , 回归生活的本质?毕竟 , 只有真实生活才能塑造当下真正的城市气质 。
两年前 , 上海改造升级过一批“脏乱差”的菜市场 。 有的设计了一条老上海风情街 , 菜贩子坐在风情街的摊位上 , 篮子里同时装着口红和苹果 , 冰柜里不仅有啤酒饮料 , 还有化妆乳液 , 菜贩子受访时说 , “说明化妆品和果蔬一样保鲜 , 卖的是概念” 。
在当时 , 有一些居民为此暗暗叫苦 。 物美价廉、选择丰富是菜市场核心竞争力 。 当菜市场成为网红地 , 价格自然也小涨了一波 。 还有市民说 , 网红菜市场更像超市 , 少了传统菜摊、水果摊你来我往的人情味 。
但这些居民的真实诉求 , 并没有被广泛重视 。 新一波网红审美继续席卷改造着城市 。 大家似乎都忘了 , 城市首先服务于市民 , 而不是相机 。
【改造|当菜市场开始卖口红】魏晞 来源:中国青年报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