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三 )


与此相对 , 少数民族政权如西夏在据有汉化程度较高的河西走廊后 , 文明程度迅速提升 , 成为与辽、宋三足鼎立的一方强国 。
西夏的核心区实为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 公元1111年)
清朝顾祖禹认为:“欲保秦陇 , 必固河西 , 欲固河西 , 必斥西域” 。 同样 , 强盛王朝如汉、唐、清等如果想经略新疆 , 河西走廊是绕不开 , 也是必须重点经营的根据地 。
两汉的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 , 唐朝的安西、北庭都护府 , 清朝伊犁将军辖地等管理新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 , 无不以河西走廊为依托 。
其实如果不能控制蒙古与青藏的势力 , 河西走廊是颇为脆弱的 , 而规模庞大的西域驻军规模直接受制于经由河西走廊的物资与货币供应
唐代王维有诗云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戴叔伦又有诗云 , “愿得此身长报国 , 何须生入玉门关” 。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阳关和玉门关 , 被中原人视为中土王化到达的最西端 , 也是漂泊在新疆、中亚地区的中原人的精神故乡 。
从南北向上看 , 河西走廊是连接蒙古和青藏高原的重要纽带 。
清初的准格尔部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零以及和硕特汗国的罗卜藏丹津等蒙古贵族先后叛乱 , 使得北到外蒙古 , 西到新疆 , 南到西藏的广大地区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之中 。 加之喇嘛教的传播 , 蒙、藏等信奉同一宗教 , 如此广大的地域如果连成一体 , 对于中原而言是个巨大的包围圈 。
因此 , 将在历史上汉化程度较高、农耕相对发达、汉人定居比较多的河西走廊掌握在中原王朝手上至关重要 。 也许 , 正是出于此种考虑 , 拥有河西走廊的甘肃省成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州)中大洋中唯一的省份 。 (青海虽为省 , 但是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州) 。

在华夏文明和西域文明之间处于“华夏文明圈”的核心区域相比较 , 河西走廊的文化要复杂得多 , 呈现出多元丛生的文化状态 。 著名学者季羡林则把敦煌称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处 。
自汉武帝设置河西四群 , 迁徙汉族居民 , 进行农牧业开发后 , 中原王朝开始在河西走廊开护屯田 , 兴修水利 , 豢养军马 , 供给军粮 , 发展农牧业经济 , 保障通讯报警和商旅往返 , 逐渐将河西走廊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
中原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竹器及其他商品和汉民族高度发达的造纸、印刷、火药等文化 , 经过河西走廊输往西域、西亚及中东、西欧 。 西方商客也经过河西走廊 , 将珠玉、珍玩、葡萄、核桃、良马等运抵长安、洛阳 。
唐代丝绸之路丝路畅通时 , 这里是西来东往的总枢纽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