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琵琶行》传诵千载,“浮梁茶”香溢神州( 四 )


世代以茶为生的王永峰 , 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的茶园外出闯荡 , 开过服装厂、汽车运输队 。 十多年前 , 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他回到家乡 , 看到曾经盛名在外的茶厂日益凋敝 , 清明时节最好的茶叶没人要 , 只能烂在茶农家里无人问津 , 一股难以言说的酸楚涌上他的心头 。
王永峰想起父亲“家乡不要丢、家腔不要丢、祖业不要丢”的遗言 , 人活一世除了赚钱 , 还能做点啥?经过大半年的思想斗争 , 他萌生了重拾祖业 , 复兴“孚钉”红茶的想法 , 于是拜师黄崇焘学习制茶技术转型成为制茶匠人 。
经过数年潜心钻研 , “孚钉”红茶被重新捡拾恢复 , 王永峰因此被评为江西省非遗项目“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 这些年 , 王永峰常到浮梁各个产茶乡镇举办红茶制作技艺培训班 , 带动村民发展红茶产业 , 增加村民收入 。
王永峰说 , 茶叶是有生命的 , 而且生命还不止一次:长在树上吸取养分、自由生长是一次 , 采摘、萎凋、揉捻、翻炒或发酵 , 继而出落成芽叶特有的茶形是一次 , 最后被懂茶的人冲泡、品饮、欣赏是第三次 。 今后他要做的是 , 让更多人了解浮梁茶内涵、推广茶文化 , 守护好浮梁茶文化由过去到未来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 。
南中国|《琵琶行》传诵千载,“浮梁茶”香溢神州
文章图片

江西省浮梁县西湖乡美石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卫美在位于浮梁县经公桥镇经公桥村的茶厂炒茶 。 李开旺摄
先有浮梁县 , 后有景德镇
浮梁县实则是景德镇的母体 , 直到公元1004年 , 宋真宗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予浮梁县所辖的昌南 , 这才有了景德的由来 。 浮梁与景德镇经历过行政隶属互易的历史变迁 ,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又几经调整 , 才有了如今模样 。
浮梁县城距景德镇不过20分钟车程 , 但两者个性迥异 。 浮梁好儒 , 注重教化 , 文风鼎盛 , 古书院遍及各乡镇 。 清代诗人凌汝绵以“篮舆悄向门前过 , 十户人家九读书”来形容浮梁尚学重教的浓厚氛围 。 颜真卿、柳宗元、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诸多文人均曾流连于浮梁山水草木之间 , 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
景德镇则几乎将全部的精气神都积聚在瓷业之上 , 鲜有人因著书立说或取得科举功名而闻名 。 明嘉靖年间 , 因科甲而入仕的 , 不过一人而已 。 胡平认为 , 与景德镇历史上是一个移民城市不同 , 浮梁是典型的耕读、农商社会;换一句话说 , 浮梁人是景德镇真正的原住民 。
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 , 景德镇三字因瓷名动天下 ,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辖于浮梁县 。 按照今天的说法 , 曾经景德镇就是浮梁的一个工业园区 , 只不过这个园区只做一个产业——陶瓷 , 且一做就是千年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