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惩治旅游乱象,“顶格处罚”外也不妨“多问一句”|荔枝时评

导游|惩治旅游乱象,“顶格处罚”外也不妨“多问一句”|荔枝时评

文章图片


文/西蒙
(作者西蒙 , 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 , 知名评论人 , 专栏作者;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近日 , 一则“游客未购物遭导游威胁斥骂”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我白白伺候你们几天 , 我无所谓 。 但是司机师傅不能 , 师傅一天就100块 , 现在我要帮司机卖特产 , 就这么简单!”“你可以不买 , 但没必要马上出来 , 屁股像插火箭一样 。 ”仅一天后 , 海南海口市旅游综合整治办公室就发布通报 , 责成旅行社和涉事导游杨某某向游客赔礼道歉 , 对涉事旅行社没收违法所得1200元、并处30万元的行政处罚 , 对涉事导游杨某某作出罚款5万元的顶格行政处罚 , 吊销杨某某导游证 。
旅游体验往往会影响游客对一个地区的整体印象 , 而导游的个人素养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其所在地区旅游行业的综合水平 。 应该说 , 这样的处理结果严厉果决 , 体现了当地旅游部门对整治旅游乱象的重视 , 是积极维护良好旅游秩序的切实行动 。
最近浙江一位导游提醒游客谨慎购物的视频也在网上走红:“记住 , 不用给我‘捧场’ , 什么也不用买;你们喜欢、要买 , 我不拦你们 。 ” “你在人家店门口问我是真的假的 , 我都会说蛮好蛮好 。 我说蛮好的时候你们注意了 , 自己上点心 。 ”这样贴心的提醒语 , 收获了不少好评 。

很多网民都表示 , 在旅游时最怕遇上忽悠乃至强迫游客购物的导游 。 这不仅是因为过多的购物环节耽误本就有限的旅游时间 , 也跟很多游客的购物体验不佳有关:物价过高 , 真假难辨 , 很容易被坑 。
客观来说 , 在旅游纠纷较为高发的“几十元畅游团” , 如果不靠游客进店购物 , 旅游公司可能连“成本价”都赚不回来 。 一些参与“低价游”的游客 , 只能默许被引导消费的“合理性” , 导致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 文旅部在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中明确指出 ,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执法 , 依法查处“不合理低价游”、指定具体购物场所、导游强迫或者变相强迫购物等各类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
事实上 , 游客并非没有消费意愿 。 在近期第一财经《消费复苏 , 你会买买买吗》的问卷调查中 , 当被问及什么元素是可以促进消费的?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并非低价 , 高性价比占比93.9% , 优质商品占比90.85% , 增值空间占比86.47% 。 游客对于高性价比的消费需求迫切 , 低价因素占比仅为4.93% 。这也启发各地文旅部门 , 要摒弃商品开发上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 避免同质化、表面化的文旅产品 , 发掘、找准本地的品牌定位 , 不断创新形式 , 以有质量、有内涵、有新意的产品取胜 , 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好结合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